李旺高的祖父李恒明生于清朝中后期,美国淘金热的余风未消,即随风扬帆前往美国了。
在淘金热过后,李恒明开始了从事洗衣工作。开了一间洗衣店,由于勤劳节俭,性格纯良,待人有礼诚恳,所以生意越做越旺,积蓄日丰。
此时,面对生活的改善,李恒明产生了要儿子李桢圣来美国的念头。他筹划着:儿子能来美国,既可助理店务,减轻自己的操劳,又可发展生计,增加收入,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妙计。
要说李桢圣,身体粗壮,堪称一个彪形庄稼汉,租种的土地,足够自给。他也像其父亲一样,生活甚是俭朴,工作勤快,与其妻黄如意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供养母亲和两个儿女。
李恒明在美国又顾家,经常寄养家费,从未或缺,也将自己的积蓄悉数付回,托儿子李桢圣在家以“恒明”名义购置田产,好为自己告老还乡时的生活作保障。结果,在家乡购得土地十多亩。
从此,李桢圣既能自耕一部分土地,又出租一部分土地,成了一个土地出租者。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无忧无虑,人人称慕。生活虽无忧,但毕竟是佃农。
李桢圣迫切希望自己能早日赴美,继承父业。后来,李恒明为儿子把赴美手续办妥了,李桢圣的赴美心愿实现了,大家为此喜出望外。李桢圣即拜别慈颜,告别妻儿赴美谋生。李恒明与儿子团聚,感到无比欣慰。儿子成了他店务的得力助手,生意越做越旺。此时,由于生意好,生活廉,收入丰,积累多,而成了名噪一时的老华侨。
正当人们赞夸的时候,李恒明仅有的儿子李桢圣突然英年早逝,给了他一次莫大的打击。本来,李恒明满以为基础稳定后,可由儿子再办孙儿李旺高来美,自己可以告老还乡,靠自置的田产安度晚年,总算一享清福,岂知而今万念俱空。这的确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何去何从,难免深思。正当李恒明反复思量的时刻,李桢圣的舅父突然到访,互诉衷情。
其实,这是李旺高舅父接读旺高母亲来信后,专程前去与李恒明商量旺高要赴美的事宜。旺高舅父说,“我有一张出世纸,取名黄福培,想给旺高办理来美国手续,但李旺高以后要改名黄福培,这不是你的孙儿,而是我的儿子,当然,这只是假儿子。你认为怎样﹖”
此言一出,正合李恒明的心意,即答应照此办理。
此时正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旺高已长大,行年十五、六岁了,既要赴美,也要成婚。于是,即行张罗招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