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的说,种族歧视已经在美国法律里被禁止了。最近美国媒体上有了一个新名词:“Micro-racism”,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从细节里体现出来的所谓“微观”种族歧视。每天在三百万来自五湖四海的芝加哥居民中穿行,我也遇到了不少这样的例子。
最善意: 我的公寓经理是保加利亚来的,他对我十分友好,说:“你看那些墨西哥租户,没办法和他们讲道理!你就跟他们不一样啊。”我苦笑,我受了那么多年教育,多少也得顶一些事吧……其实,墨西哥家庭除了人多有时不太注意公共卫生,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安分守己的好邻居。
最可笑:和白人男性朋友一起,街上的乞丐绝对不会骚扰我,而总是将手伸向白人男。有一次朋友怒了:“有没有搞错!为什么她走在我前面,你不向她要钱?”而且当时我们还在唐人街上……恐怕乞丐见到黄种人面孔,就自然而然认为我们听不懂英语,还肯定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最可气:某日去上班,已经过了高峰期,我上楼梯去坐城铁,突然一把粗粗的嗓音在我的脑袋后边响起来:“让开!让开!”我吃了一惊,本能的闪到一边,回头一看,一个五大三粗的中年黑人男人脖子都快戳到我的屁股了,我四周一看:诺大的楼梯就只有他和我两个人,有大把位置让他过去,他非要欺负我一个弱女子!我马上说:“这么大条路你不会走吗?!”他看也不看我:“我偏要走这边!”唉,一天的心情都被他破坏了。很难想象其他种族的人会做这样损人也不利己的小恶事。
最烦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很多黑人也好此道。在城铁上打开手机放音乐的或者大声唱歌的,车上音响开得大地都在颤抖的,不用看肯定是年轻黑人。我住的附近有一所初中,学生大多数是黑人,3、4点下课后在街上游荡,言语挑衅路人。(顺便一提,非洲移民和美国本地黑人的文化有极大的差异,不可相提并论。)
最莫名其妙:刚进校的时候,有个英国同事跟我说:“你别看这里人都很友好,其实对外国人都有歧视。”我惊讶:“不会吧,你一个白人英国女性,在美国居住几十年了,还会被歧视么?”她正儿八经的说:“歧视都是在很小的地方。”我觉得她也忒敏感了。
想起在广州的时候,曾有朋友对我说:“唉,我最烦看到黑人的头发了!一小撮一小撮紧贴着头皮盘在一起,好象苍蝇便便啊……”某小巷的照相铺里,我也曾经看到印度店主,真是大吃一惊:越来越多的国际商人来华做生意,广州也更国际化了。
也许,我们都太敏感了,任何种族里都有好人有坏蛋。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racial profiling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步骤,谁有时间去认识每一个个人再加以判断呢?但这种判断会错,也绝不应该成为歧视他人、放松自己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