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我所在的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市长Hindman先生不拿一分钱工资,这引起我的浓厚兴趣。此前我看过有关纽约市长彭博年薪只有一美元的报道,可人家是信息媒体大亨――大名鼎鼎的彭博通讯社就是这位市长大人开的,家财万贯自然不在乎年薪多少。难道哥伦比亚这个只有10万人口的小市市长也是个大富翁?
我萌生过采访哥伦比亚市长的念头,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上周五见到哥伦比亚市中国之友会会长施小美女士时谈起此事,和市长私交甚笃的她当即打电话告诉他“有个中国记者想采访你”,市长欣然答应:“周末下午上我家来聊吧!”
第二天下午3点半,由施女士带队,我和太太、女儿一同前往市长家拜访。路上,施女士告诉我,Hindman先生在市民中口碑很好,他已经是第5次连任市长了(一届3年),最近一次竞选的得票率高达75%。我问她“市民为何喜欢这位市长”,她说Hindman先生注重环保,致力于建设公园,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比如,他提倡少开汽车,减少污染,自己长期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所以,尽管Hindman先生做过食道癌和前列腺癌的手术,但大家还是选他当市长。
市长家坐落在离市中心两英里外的一处树林茂密的住宅区,从外表上看这是一座老旧的大房子,和美国普通人家没啥大的区别。施女士告诉我,这是市长父亲手上添置的房产。
和往常在公共场合见过的不太一样,市长今天没有西装革履,而是穿了件翻领的蓝色运动衫,似乎是刚从外头锻炼回来。他把我们迎进屋,经过客厅,引到有遮盖的阳台上。我边走边打量周围环境(见下图),没发现什么特别起眼的。
首次和市长见面,我带了一个印有“陈”字标记的茶杯和我老家福建的乌龙茶作为礼物(见题图桌子中间),市长则给我们一家3口各回赠了一枚哥伦比亚市的市徽。
待市长夫人泡上茶后,我们就围坐在阳台的圆桌边采访。一旦我和市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坐在我们中间的施女士就赶紧“救驾”,帮忙翻译,使得采访得以顺利进行。(见题图)
我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冲着“市长为啥不拿工资”而问的。对此,市长解释说,在美国,联邦和州一级政权实行三权分立。而在地方政府,政权架构则由本地人民自行决定,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形式――有的市长是有薪水的,有的纯粹是志愿者;有的市长是民选的,也有的是任命的。我们哥伦比亚市,最高权力机构是由市民选举产生的、由7人组成的市政委员会(点击此处链接到市政委员会的网页),市长是市政委员会的首长。我们7个人都是兼职的志愿者,按规定都不拿工资。
“没有工资收入,那么您靠啥过日子呢?”我好奇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