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张姓老夫妻,独生子在美国已成家立业。他们年纪大了,也就听从儿子的劝告,变卖了在台北的房子和生意,每人带了三十万美元,移居美国养老。
来了以后,他们就准备买医疗保险,可由于没有工作单位,再加上年纪大了。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卖给他们。一般美国老人享受的Medicare他们也不能享受,因为他们没有达到在美国工作的最低年限标准。想想有这么多钱,应该能对付了吧,也就没有为此多担心,但他们在心里还是祈祷不要生病。
可年纪大了,哪能真的没病呢?几个月后,张老太太突然感到胸部不适,被送进医院。经诊断是主动脉弓扩张,必须住院治疗。第一个诊断方案是要动手术,但考虑到她年纪大了,可能经不起手术,即使手术成功,恢复也是一个问题,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最后决定保守治疗,在医院里住了十天,共花了约三万美元,因为没有保险,这笔钱必须他们自己掏,很是心疼。等她血压降下来,病情稳定下来后,院方和患者家属一致同意转入老人康复治疗中心。
老人康复治疗中心的条件当然比医院差些了,但离医院近,护士24小时随叫随到,花费比医院少,但也不算便宜,每月要付7000美元租金。过了几天,她打听到同室的病友住在这里可是一分钱都不花。她就找了翻译,去问管理人员。得到的答案是那个人不用付钱是因为她根本没钱,住院时填了几份表,申请了几项补助给免了。张老太太也要填表申请补助,管理员找出她住院时填的表,看了看对她说:“你不符合申请补助的标准,因为你有大笔存款。”张老太太问:“那我什么时候可申请补助?”管理员认真地答道:“当你存款少于五千美元,你可申请部分补助。当你这笔存款用完时,你申请的补助就可以免去你在这里的全部开销。”张老太太领会了意思,想想反正有钱没钱,都可以住下去,就住吧!可每次家人来看她,都要受探访限制,很不方便;又不放心老头子;最主要的还是舍不得花这笔钱。过了三个月,花了两万多美元后,又搬回家了。
他们的邻居王老先生从大陆来看望儿子,也没有医疗保险。有一天腹部疼痛难忍,就进了急诊室。经查是胆结石发作,回国也来不及了,就进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又住了三天出院了。过了一个月,帐单寄来了(美国是先看病,后付帐),要三万多美元。王老先生当然掏不出这笔钱,他儿子尽管能拿出这笔钱,但也心疼。于是写信到医院,说老先生是来探亲的,没工作,没存款,一句话——没钱。医院就寄了几份表格让王老先生填,填了寄出去后两个月,帐单又来了。免了住院费,医药费,护理费,但还剩下四千多美元的医生工钱不能免。又拖了几个月,王老先生回国了。虽然小王每个月仍然会收到帐单,不过美国没有“父债子还”的道理,他也不付钱。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看来王老先生在美国的那次住院医疗费是“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