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6年度全美45596名研究型博士学历背景进行分析的《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综合报告》显示,当今“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三所学校是清华大学571人,北京大学507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27人。中国紧追而上的还有,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163人),南京大学(155人),南开大学(147人),上海交通大学(144人)。(中国青年报)9月8日)
时下,美国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领头羊地位依然无国可及,能够顺利获得美国博士的录取资格,并最终取得美国博士学位对任何国家的任何学子来说都是梦寐以求、十分荣耀的事情,当然,这种荣耀不仅属于个人,也同样属于美国博士的培养国。所以,当清华、北大一举超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首尔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杨百翰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摘得这顶桂冠的时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光荣,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序列中的小学生,本科教育质量的好坏不光直接决定着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培养水平的高低,起着为研究型教育输送人才的作用,而且,本科教育的成功与否本身就代表了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层次,只有本科教育成功了,才可能拥有成功的研究型教育。因此,我国本科教育成为美国博士的培养基地为高等教育继续向纵深挺进开了个好头。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的这一成就之中也蕴涵着巨大隐忧。我国本科教育和研究型教育的显著分野也表明,与本科教育质量的有目共睹相比,研究型教育的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巨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大学可以为美国培养最大规模的优秀本科生,却无法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相应数量的研究生,更别说培养出令人称道的本地博士,这本身就说明我国研究型教育的严重滞后;二是我国的留美学生毕业后极少有回国的,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5万人,其中61.7万留在国外,2000年后,中国大陆(含香港)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后,留在美国的比例超过90%,试想,如果我国能够为这些中国的美国博士提供良好的研究和工作环境,滞留海外的留学和比例也不会高到九成的地步。
当然,成为美国博士的培养基地绝不是中国大学的终极追求,而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前进的航标和动力。对此,我们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教育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按照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来组织录取和培养;第二,进一步增强我国大学的吸引力,让更多中国本科生热衷于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而不是选择到美国镀金;第三,就像如今的美国大学一样,通过研究型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吸收更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来接受高等教育,并最终使他们能够以获得中国的博士学位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