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科申请:目标与定位
当你理解和接受了定位的观点之后,如何寻求好的定位自然成为了你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定位允许由多种不同的角度或方法,解决的途径并不是唯一的。《定位》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的逆推理过程:
1、 你处在什么位置?
2、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位置?
3、 谁是你必须超过的?
4、 你有足够的资金(资源)么?
5、 你能坚持下去么?
6、 你与你自己的地位相称么?
这样的一个逆向推理过程,让你可以很明确的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对手的优势劣势。从而着手寻找改变的途径。很多人从这种思想中受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也有很多人走入了定位的误区。因为,人是有惰性的,做事往往会依照惯性来作。总是以为可以寻找一些简单的办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状况。模仿,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想到的办法。而现在互联网上信息的丰富,给希望通过模仿来解决问题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有些人以为定位就是一个简单的确定目标的问题。看看自己的专业、学校、成绩、专业经验,paer,推荐人等等可以从他人经验中找到的对申请因素的描述中来评估自己,然后给自己一个目标学校的档次,比如top50的学校,top20的学校之类的。当然,还有对定位更加简单理解的,“TOEFL620,GRE1300,可以去什么样的学校?”这样的问题是太傻超级论坛中最常见的问题。还有些人以为定位是开一些证明,盖一些章,用来证明自己的位置,比如说学院排名前5%,前15%之类,而且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不厌其烦的想尽一切办法拿到一些证明。你可以从网上找到各种各样的所谓成功的经验,比如说我们看到录取统计上有人说牛教授推荐,以为自己找一个牛教授推荐也可以拿到一样的结果。比如说有人因为有paper,于是以为去某些所谓核心期刊上买两篇文章也可以拿到一样的结果。我们看到别人去上培训班,把GRE、TOEFL考的很高,以为同样的自己也可以拿到很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