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看这所学校的体制,是否有专门负责国外留学生事务的国际部,要对这个国际部进行深入的了解。有些学校是很好,但是它的体制不好,没有专门对外的国际部,或者说,颁发录取通知书要层层去批,学校、院系、教研组,一来二去,可能需要3、5个月时间。学生去办护照需要1—2个月,签证需要1—2个月,再需要这么长的录取通知书获取时间,就会把这件大事儿给耽误了。所以,一所学校有没有国际部,能不能快速颁发录取通知书,工作效率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关系到学生的正常申请。另外,学生到达国外院校后,有国际部,办事就好找人。有的学校没有国际部,对外国学生与本国学生都是一样的,这对中国留学生就不太好。
比如去英国留学。客观上讲,去英国的中国学生往往有很多特殊的需求。比如说,开学生账户对中国学生来讲,是一件新接触的事物,如果学校不派专人负责,学生要自己去找这方面的信息,就不太方便。你想,中国学生都是带着几千英镑上万英镑现金去英国念书的,无法马上存入银行,搁在那儿,天天睡不着觉,学校不去协调,他们又怎么能安心学习呢?其次,公费医疗,有的学校有这方面的服务,有的学校则差些,有的学校有专人负责,有的学校则没有;还有法律方面的手续;还有生活学习上的安排和照顾等。
所以在选校时,其人事部门的工作方法、效率,机构的设置,老师有无经验、是否热情,有无语言中心/语言培训基地等,这些都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比较。
比如说,中国有一个庞大的专科生的求学群体,他们一般年龄在25岁以上,有工作经历,资金主要是靠自己筹集。这就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时间不能太长,不能说让他们从头读大本,一读就是3、4年,要尽可能地缩短他们的学习时间,根据他们的工作经历、已具备的知识结构让学校配合编制一个时间较短的学习计划。那么,中介机构就需要选择那些能够接受这类学生并能提出有效建议的院校。
另外还必须考虑:
一、这所学校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是否配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它的语言培训是否很有效。
许多西方国家是启发式教育,比较散漫。有的学生很不适应,头半期、半年莫不着头脑,不知道该怎么学。那么,在这个过渡时期,中介机构必须找学校谈,促使学校做出调整。如果学校能够调整好这个过渡时期,中介机构才与他们合作。
在语言培训方面,需要学校针对中国学生特点进行强化训练。有的学校对雅思考试很不重视,他们觉得听说能力上去了,考试就自然考好了,但中国学生长期受国内应试教育的影响,必须对考试内容、技巧有所了解才能正常发挥。这也需要学校能够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