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当收拾行装远度重洋,转身的霎那,我们心里最最放不下的,或许并不是可能的机会,稳定的生活,而是年迈的双亲。每到重阳老人节,遥想起父母的面容,不禁自问,远方的游子,寸草之心,何报春晖?
人物:Mike,男,43岁。来加拿大三年
作为家里的长子,在一辈子务农的老人眼里,他无疑是这个家庭事实上的支柱。赡养二老颐养天年更是他自出生以来就被赋予的责任。的确,他是他们的第一个儿子,他是四个弟妹的兄长。而他,又是丈夫和父亲。
“转眼间,出国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之间,我其实一直很挣扎。留在加拿大,还是回中国。在中国,我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工作普通,薪水微薄。可是,我还是在心底不断地思量。
每逢周末的时候给国内打电话,年逾70的父亲总是问我,在加拿大的日子好不好过,知道我在工厂打工,租房子住,就很是为我不值。他总是说,回来吧,在加拿大吃那个苦干什么,回到咱村子里,咱家还有几间大瓦房,冬暖夏凉的,舒服极了。他还说,让大儿媳,大孙子都回来,家里有钱,够吃饭。听到这些,我一边觉得老人天真,认为睡在大瓦房里喝着小米粥就是幸福,一边心中流泪,老人这是想我们啊。
我是爸妈的第一个孩子,虽然是长子,但在我们村子里,一直读书的还真不多。读书,在很多人眼里,是烧钱的事情。可是,他们并不这么想,他们总是鼓励我读书。父亲说,读书吧,读书有用。他讲不出什么大的道理,但就是要我读书。我考上大学,父亲最是高兴,他说我这是给我们家开了好头啊。果不然,弟弟妹妹都很争气,读书成绩一个比一个好。
但读书是要花钱的,在我有能力赚钱之前,都是父母亲的血汗钱。我觉得他们不必要这么受苦受累,他们说,读书好啊。就这么简单的道理,一直支持着他们。我工作之后,多少都能够支持他们一些。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上大学需要的钱越来越多,我结婚生子之后,自己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倍增。我不愿意再把这些压力带给已经白发苍苍的父母。我想到了移民这条路。办移民需要的钱,我还支付的起。到了加拿大,工作赚加币,换成人民币可就顶用了。
父母不想让我走,我说什么理由,他们都觉得不好。我说对孙子的教育,他们说最后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了,怎么行。我说老来的福利,他们说在农村喝小米粥一辈子不生病。我知道,他们就是舍不得我。
可是,我内心中有太多的责任和压力,我必须去。
来到加拿大之后,我和妻子也没有去找什么专业工作,直奔工厂打工。趁着体力还好,多赚些钱,把三妹和四弟的大学和研究生供出来。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我们在加拿大基本的开销之外,我们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些。弟妹的学费和生活费都不愁了,还可以给老人汇一些,告诉他们平日里吃好些穿好些。或许可以考虑在城里买一套房,离大弟大妹近一些,也好照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