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后,面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双重变迁,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以及摒弃。在对待年老父母的观念上,爱与孝敬是中西方共同的宗旨,但在具体细节上却各有轻重。这些细节能不能被施受双方接受认可?父母心中期许的回哺报答是不是打了折扣?儿女心中向往的自然自由会不会失了分寸?
人物:Jenny,女,32岁,来加拿大两年
移民前,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工薪阶层,收入虽有节余,但日子也是过得紧张。那个时候,父母就常在我面前唉声叹气,说我现在不仅不能接济他们,还让他们操心。有时候,甚而会报怨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某某嫁了,人家现在可是风声水气,富甲一方了。我虽然不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将来的生活担心,但心里还是酸酸的,觉得自己没有本事,先生也是老实巴交的没有大的作为。
既然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难于有什么起色,倒不如拼搏一次,到国外闯闯。当我把这个打算告诉父母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很忐忑的,面对国外的艰辛生活也有几分担心。父母听了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说,在国外日子一定好过吧,可以大把地挣外币,以后他们的日子还有我们的日子都不用发愁了。我倒是欣赏他们的乐观。
据他们所知,他们那些老朋友的孩子出国的,都很是风光。“前几天,老钱说他儿子给他寄了2000美金回来,他过生日还送了一台挺高级的摄像机,说是在美国便宜的很,连街头乞丐都买的起。”我的确也好想自己手头宽裕,可以好好孝敬父母的。我也希望我们到加拿大之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也能寄外币回家。即便是数目不多,也能让老人心上有几许快慰。又或者,可以在那些老朋友面前有吹嘘的谈资了。我心中暗自使劲鼓励自己。
临行前,爸妈和我说:“你们到加拿大之后,不说多,每月给我们寄300加币就行了。”我想,如果可能,我甚至愿意给他们更多。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们开始的并不顺利。我们只找到每小时工资不到9元的工作,除去各种的花销,稍稍有所节余,但要打算买车买房子等等,也没有给家里寄钱。爸妈有些不乐意了。说老钱的儿子又如何如何了。说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是的,我也觉得不高,但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周身的压力还是很大,我说:“爸妈,你们不是有退休金的吗?也还够用吧。”
我还没有说完,他们就很是愤怒了。“我们自己的钱和你给我们的钱是两回事,即便是用不上,放在那里,也看得到是儿女的一片孝心。还有,我们那点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旺。”他们这样说,“就养了你这么一个女儿,说实话,以前是看不到指望,也只能发发牢骚罢了。现在,也知道你生活有些起色了,怎么说,多些钱是多些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