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一首《游子吟》,古时候那些远行的游子,就像一只只放飞的风筝,飞得再远,也都有一根亲情的绳子牵着他们,迟早会带回故乡。
然而,今天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他们会因为亲人的思念而归来吗?他们会不会就像风筝断了线,从此一去不回?
现实态度:没出去,就先别想回来的事
3月5日、6日,“第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上海东亚展览馆举行。记者在会场上采访了一些学生和家长,发现更多的人还只是在考虑如何留学和到哪里留学的问题??还没出去留学,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回国的问题,更不用说考虑会不会有亲情的“左右为难”了。
也有一些人考虑学成后回国,但也是更多地因为事业发展的原因。伊小姐和父亲这次是专门为她弟弟来咨询的,他们主要考虑的国家是英国或澳大利亚。伊小姐说:“让他出去主要是出于找个好工作的目的。学成后就回国来发展,毕竟现在中国的市场也很大。”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的徐小姐告诉我们,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不少都是由父母陪伴而来的。他们询问的主要都是留学程序、学校方面的问题,对于留学毕业后的去向,似乎现在就来咨询的人并不很多。
当然也有家长考虑的很成熟和超前。张先生在一所新加坡学校的宣传照片中,发现了他儿子的身影。原来,和那些带着孩子来的家长们不同,张先生的儿子现在已经在新加坡读了两年的酒店管理,这张照片则是儿子作为优秀学生被选拔去波特曼酒店实习时,和老师在酒店的合影。
“儿子已经在新加坡留学了,你为什么还要了解那么多资料信息呢?”看见张先生手里已经拎了一大袋各个学校的宣传资料,记者奇怪地问他。
“我想这两年在出国留学的政策、教育各方面都应该有了新的变化,所以就过来了解一下。”和前一个故事中的父亲不同,张先生非常希望儿子在读完本科后,能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或者去瑞士、英国、澳大利亚等酒店管理方面更加先进的国家继续深造。
游子观点:回归,因为我是家里的唯一
“只要工作的专业对口,薪水等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好,我希望他能在国外多待一段时间。”这是张先生的个人观点。但是大多数的留学生家长恐怕没有张先生这样放得下,
Jenny的父母就是这样。
Jenny曾在德国留学和工作了近六年,去年年初,她才刚从德国归来。对于现在的游子归国潮,她感觉并不意外。
“我们这一批留学生,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子女,所以父母也就会格外思念,千方百计地想让我们回来”。在Jenny看来,这一代的孩子受到了父母的格外照顾,所以更应该尽到自己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