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在加国新移民中,难民更容易在抵加后创业,并获得成功。
享制度组织支援 难民创业成功率高过移民
昨日发表长期追踪不同类别新移民抵埠后工作及收入状况的研究报告指,通过难民类别移民的人士,在抵加最初四年期间,自主创业的成功机率竟比经济、家 庭团聚等其他类别的移民更高,塬因是他们大多能从政府或私人赞助者处,获得更多制度及组织上的支援。
报告名为《移民类别、社会网络及族裔工作场合变迁》(Immigrant Category, Social Networks and Ethnic Workplaces over Time),研究者通过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追踪过万名在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9月30日期间抵埠、18至65岁的新移民,囊括不同类别及族 裔,对比他们在登陆后6个月、2年及4年时的工作及收入状况。
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移民在非族裔劳工市场(non-ethnic economy)中的成功程度呈现显着差异,难民人士更容易在抵埠初期自僱创业,并由此获得长期成功(long-term success),塬因是相较于其他类别,他们更能够从政府或私人赞助者处,取得额外的制度或组织方面的帮助及资源。
移民倾向留在劳工市场
报告指,经济类别移民则多数先具有丰富的族裔劳工市场工作经验,随后转入「开放市场」(open economy)时,长期而言亦能取得不俗发展,但多数更倾向于留在劳工市场内,他们融入道路较符合传统上的移民同化过程(traditional path of assimilation),即使是被认为精于投资或创造工作机会的商业类移民,也很难抵抗创业的高风险,从而取得显着经济回报。
家庭类移民倾向留在族裔社区
对于家庭类别移民,报告发现,他们更多倾向于留在所属族裔的社区,更倾向于与本族裔人士交流来往及工作共事,当他们进入开放市场时更面临更多障碍,所获薪资亦通常低于其他类别移民,塬因包括他们多数官方语言能力最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友模式及进入主流社会工作的潜力。
另外,报告引用加国移民部数据指,每年抵加的新移民中,约60%属于经济类别,25%属家庭类别,15%属难民类别。
60移民 加入加国大家庭
来自苏丹的五岁男孩Saleh,挥舞著国旗一脸兴奋。
来自33个国家的60位移民,28日在多伦多北约克市政厅宣誓成为加拿大公民。入籍法官祝贺他们从此享有与所有加拿大人同等的权利,并鼓励他们牢记公民的责任。
在昨天的公民入籍仪式上,随处可见笑脸和飘舞的加拿大国旗,来自安哥拉、澳大利亚、中国、牙买加、波兰、南非、美国、乌克兰、苏丹、乌兹别克斯坦等 33个国家的60位移民,在入籍法官Raminder Gill、联邦多元文化国会秘书梁中心、安省议员齐默(David Zimmer)、加拿大选务局的Chris Alexander、加拿大军队的代表Nick Dunning上尉以及他们的亲友见证下,成为加拿大公民。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五岁,而在加拿大居住时间最长的达20年。
法官Raminder Gill致辞时祝贺大家选择了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为自己的家,他还笑称,将来再提到「回家」这个词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家已经在加拿大了。他说,一旦加入加拿 大国籍,就意味著无论在何处出生,大家都享受平等权益和自由,可以自由演讲、自由投票、自由进出加拿大┅他还提醒大家,在接受了这些公民权益的同时,也选 择了应承担的公民义务,他鼓励新公民积极参加义工,在选举时踊跃投票,投身军队,为使加拿大继续成为最美好的国家做贡献。
梁中心表示,所谓的多元文化,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背景和文化,但大家联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团结、美好的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