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口试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考试,特别是对于平常缺乏练习的中国考生来说。根据剑桥雅思考试委员会公布的“2009年考生人数前40名国家和地区平均成绩”,中国考生口试平均分为5.25分,排在所有国家(地区)考生的最后一位。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考生抱怨:为什么我花那么多时间准备,考的时候还是讲的磕磕绊绊?我讲的那么顺畅,考官还面带笑容,频频点头,为什么最后分数才5分?她是不是传说中的5分老太?种种问题,不胜枚举。然而,问题真如考生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克服吗?雅思口试有没有一个省力而且行之有效的准备策略?本文将结合口试的特点和评分标准,总结出其内在规律及应对策略,希望给处在困惑中的考生一点方向。
1.雅思口试最大特点
每一期的雅思口试,题目多达几百个,考察的点也是五花八门。于是很多考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你说全部都准备嘛,没有那个精力,可是准备得少,又怕会漏掉什么。那么我们如何在茫茫题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根“针”呢?雅思口试最大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口试最大的规律可以用11个字概括:以考生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以考生为中心
什么叫以考生为中心?以考生为中心,就是在口试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涉及到考生最贴身、也最(应该)熟悉的话题。比如在第一部分,考官一开始最常问的一个题目是:do you work or are you a student? 如果你是上班的,那么考官就很快接着围绕“work”这个话题来问你更多的题目;而如果你是学生的话,那么他就会问题关于“studies and education”的问题。如“work”,可能会问到:Can you tell me one of your typical days at work?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job? What’s the best part of your job? 同样“studies and education”,也可能会问到:what’s your major? Why did you choose that major? What subjects do you study in your major? Which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等等。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work,还是studies and education,考官所问的问题基本是紧贴着考生本人的(如果你是高中生,考官不会问你:what’s your major?相反,他会问你:what do you study?)。因此,对于这两个话题,考前考生就要做到“知己”,是上班,就重点准备work这一话题;是学生,就重点准备studies and education这一话题,同时熟悉自己相应问题的情况,然后反复练习,直至流利掌握。试问,经过这样的提前准备,到时候还会答的磕磕绊绊吗?
不仅是“work”和“studies and education”,其他很多话题也是如此,如sports、music、films、 sound、weather等。这些话题基本上第一个题目都是:what’s your favorite kind of...?或者在第二部分里,叫你描述your favorite sport/ (kind of)music/ film/season/subject等。因此,针对这个特点,考生需要提前了解并熟悉自己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如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音乐类型、一部电影、季节、科目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扩充答案的方法和考察点(基本上是解释为什么喜欢)来做进一步的准备。另外,第二部分基本上所有的话题,都是这样子:describe your...(如describe one of your old friends),或者是describe....you...(describe something that made you happy in childhood)。这不能不说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很好的准备方向。
向四周扩散
何谓向四周扩散?很简单。就是考官除了考察考生能否熟练回答自己熟悉的话题(如上)之外,还看你能否就周围的现象、事件发表看法?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第二部分里70%左右的话题要求你去解释理由、第三部分里很多题目都会涉及到发表观点和评论的原因。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第二部分需要重点讲的,是看法、解释理由(一般放在后半部分),而不是那些描述性的东西,如描述一个人,没必要具体去描述这个人的眼睛是大还是小、鼻子是挺还是塌、嘴唇有多厚或者多薄等等,重点是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行及相关的东西。除非他长得很特别,比如眉毛长在一起,那可以去特别提一提。而且从一另方面来讲,每个东西都描述得很细,会非常琐碎,考生根本没有时间细细准备相应的单词和表达(除了人之外,还有建筑物、手工艺品、礼物、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