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一般,国内工作背景没有用,也不是善于和人沟通,LP自己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很聪明
这几天心里高兴,因为LP高兴,LP不高兴,我也就不高兴。高兴不容易,现在高兴了,就想写点什么。
为什么高兴,因为LP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找工换工这个事情在移民前不过是人生中的小浪花,我就换过4,5次工作。。 那时LP连问都懒得问。可是在加拿大,找工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一份理想的工作意味着收入,生活的稳定和自尊。为什么想写点什么,就是觉得很多人和我们一 样,都在这条路上拼搏。LP的经历或许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先说说LP的背景,因为背景太特殊,恐怕没有什么参考价值。LP国内银行职员,大学学经济的,毕业后到一家银行做普通职员,做了10多年,除了偶尔拿个优秀,技术标兵,什么也没有混到。这也是想移民的原因之一吧。英语一般,移民是我考的雅思。来了之后上Linc4,也没有在这里学个文凭。性格方 面,LP不善交际,喜欢呆在家里看无聊的电视剧,我们家的上网流量老是超。
再说说LP这份工作,得到这份工作的时间是在我们登陆两年零10个月,工作是在一家银行,年薪大概6万多,Senior的Programmer,偏数据分析和Business System 方面,技术方面我也不懂,不过两年以前,我太太也不懂。
可能很多人跟我太太的情况差不多,其基本情况是,英语一般,国内工作背景没有用,也不是善于和人沟通。我LP自己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很聪明,不过从LG的角度,她也只是无数聪明人中的普通一员。
那LP是如何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的呢?
作为LG, 我见证了我LP的奋斗历程,我想说的是:这里面没有任何运气的成分,是99次失败+1次成功的组合。正因为如此,她的经历才能让大家有所参考。可能比较随意,写到哪算哪。
一、走出Linc
07年底,我们登陆了多伦多。像大多数人一样,我们住下来以后,就参加了Linc, LP被分到了Linc 4, 我更惨,在Linc 3. 后来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人,他们的Linc成绩比我们好,但他们常常谈到英语是他们找工作的最大障碍, 我就常常觉得很悲哀(我也有一份稳定的非技术工作,不过不是本文的重点,就*****,略去500字)。
障碍本来是没有的,说的多了,就成为了障碍。我们 在Linc 只呆了短短两个月,就逃跑了,原因不是英语学不好,而是觉得压抑。我们的Linc 学校,以新移民和老移民带孩子的为主(有托儿服务),大家都处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最长的已经呆了将近2年了。
有一件事情我记得很深刻,有一天,一个学员带来一个信息,说一个工厂招Machine Operator, 于是班里的男生跑了一大半去应聘,第二天几位同志就没来,据说已经开始上班了,还有很多人在餐馆打工。我那时感到恐惧的是,我们中年的人生难道就只能在工 厂里度过了?我们来到加拿大难道就只能这样生活了?当然我们也没有钱在这里坐吃山空了。
对于Linc,我发表一下看法
我个人意见,认为Linc对于英语学习和开始加拿大的奋斗没有任何帮助。
第一、我们的英语都是自己提高的,教室里面学 到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
第二、Linc班里信息闭塞,尤其是无法和已经安定下来的老移民交流,无法找到自己未来的定位。由于信息的闭塞,周围又 都是打初级工的同学,很容易让你产生打Labour的念头,这个念头和钱没有关系,和你生活的圈子很有关系。
第三、来自老师和老移民的歧视,我说的歧视, 很多人感觉不到,因为它更多的是以同情的方式表现出来。更象是一种关怀,然而,回头细细咀嚼,其中的酸涩,无以言表。具体表现在大家都想帮助你,都在帮你 出谋划策。当你谈到你的茫然和困难,每个人都唏嘘,每个人都指导你一二。然而,你没有朋友,你很难和他们成为朋友,因为,你是弱者。而他们是强者。朋友是 在对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我就很少指望和亿万富翁成为朋友,除非我们认识的时候他还和我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无意识的把你放在弱势群体的位置。很多的 帮助和建议我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很空的。我真的不感谢他们。我要感谢的人在后面。后来听到政府要取消Linc,我双手赞成,这个钱不要在花了。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在蜗居的小房间里醒来,我对LP说,我们不去上学了,我们需要新的环境,我们需要工作,我们需要正常的生活。然后我 出去了,开始我的找工之旅。LP打开电脑,开始第一次学习写简历。那一天,我们蹒跚的开始在多伦多开创自己的生活。那年冬天特别冷,雪特别大。
青铜时代
熟悉王小波的人应该知道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我把我LP的经历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姑且叫做青铜时代,就算是谋生和瞎撞时期吧。
找工开始,我们当然是要先学习如何找工,于是当然是参加找工俱乐部了。我们找了一些非盈利机构,Employment Canada, 参加很多短的长的找工俱乐部或者Workshop。我非常感谢那些传授给技巧的人,不仅仅因为那些找工的知识,而是他们总是鼓励你,理想的工作是会有的, 只要你努力。
而那些技能,帮助我们拿到一份又一份工作。我自己感觉幸运的是,我们一开始就找政府机构,专业人士帮助我们。他们提供的关于劳动力市场的信 息,也非常精准的帮我们定位了我们的目标。我也见到很多人喜欢通过周围认识的人,中文网站,论坛等获得信息,走了很多弯路。我想这可能和我们在国内的时候 就不相信官方信息有关。
LP不像我,到处乱窜,一般是我参加了什么,觉得好,推荐给她,她才勉为其难参加一下。不过LP简历可发的比我多,版本也多,我们甚至同时发简历给 一个小公司,留了同一个电话,把对方搞得摸不着头脑。LP的第一份工作是Data Clerk, 就是数据录入员,还是个Permenant job. 年薪有2万多,在一个西人公司。
这个公司小,和华咨处有联系,就发了招工启事给华咨处,华咨处就发给我们这些参加过他们找工俱乐部的学员。所以说,信息渠 道很重要,没事要广开这种渠道。人家要的就是新移民,你就有优势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好像也是这样得到的。
记得那天,我LP拿着精心修改的,完全和这个工作岗位八杆子打不着的简历,我开着2000块钱的破车,从士嘉堡奔Downtown而去。按照最近距 离原则,我选择了走Finch 直插Yonge St 的绝佳路线,向着最堵车的路段前进,又是在雪还没有化的季节。我们比约定时间晚了1个小时零20分钟到达,总共耗时2小时30分钟,如果有吉尼斯奖的话, 我们一定是获得选择最蠢路线,最蠢交通工具奖。
顺便说一下,在LP面试期间,我开着车围着那栋楼转了几十圈,不知道怎么停车。不过LP还是得到了那份工 作,我想LP得到那份工作不是因为她的简历,而是在她面试完后,写了一封感谢信,在那个信里,她算是按照对方的要求把她的特长描述了一遍。后来,我总结说,对一个谁都能做的岗位,最重要的是表现出你比别人更重视它,我LP就是充分表现了她的重视,让主管感到了满足感。别小看这一点,我在后来的工作中,经常面试人,都是一些工资不高的岗位,我能感觉到一些来面试的高学历的新移民(不仅仅是中国人)那种我来你这凑合着先干的内心活动,公司当然不可能招这么一 个人进来。总之,LP上班了,第一份加拿大工作,在Downtown.
在我的不断鼓励和承担主要家务之下,LP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8个星期,她辞职了。 LP无法忍受来加拿大享受这种人生,尽管很多人都觉得她有个不错的起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就会有别的追求。我们需要别人的人可, 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移民很不幸,我们已经登上了需求理论的塔尖,却在移民后要从塔底爬起。有的人能适应,有的人不能适应。LP应该属于后者,不过 回头来看,值得高兴的是,她属于选择奋斗而不是抱怨的后者。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LP没有正式的工作,但是回头看来,我却认为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我把在这个大的阶段里的小阶段叫适应,或者叫融入。简单定义��� 是我们开始调整节奏,进入加拿大的旋律,开始放松自己,经营家庭,生活,朋友,开始学习成为一个加拿大人。正是这个适应,或者融入,让我们爱上了这个地 方,开始把我们的人生放在长远的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10年也没有进入这个节奏。我要感谢LP, 我自己像一个蒲公英,飘到哪里算哪里,而LP 每到一处,就必搭起一个温馨的小家,让我们融入芸芸众生,开始鸡毛蒜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