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艰苦卓绝的2分钟个人陈述,雅思口语考试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第三部分Two-way Discussion 双向讨论。此时,纵然很多考生仍停留在第二部分不知如何拓展话题以致讲话时间太短,或者结结巴巴被考官打断的纠结中,话题难度更高、涉及范畴更广、要求反应更快的第三部分—社会问题的论述开始了。
大部分考生都知道,第三部分的问题是第二部分描述性话题的延伸,但是如何延伸往往却不甚了解。究其原因是考生对第三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考试已经接近尾声,分数基本已成定局,而且课堂上的培训以及市面上的资料也把重心放在第一第二部分上。由于缺乏第三部分的题型分类和详细有效的剖析,学生到了第三部分只能抱着任人宰割听天由命的心态。首先,要提起重视,口语考试的各部分都各有侧重,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第三部分Two-way Discussion的目的是bring you to your upper limit, 即通过难度较高的题目引导考生展现更高层次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实现高分突破。这部分的考试侧重考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组织的灵活性,因此,把握出题者的思维逻辑,顺应出题思路,有针对性地运用语料进行分析,即运用辩证思维来组织、拓展答案,就是雅思口语第三部分的致胜关键。
本文笔者通过对大量考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口语第三部分考题最根本最常见的三种出题逻辑,即下文提到的三个C,并给烤鸭提供了相应的辩证解题思路。
其一,compare and contrast--正反比较。提问方式灵活多变,要求考生比较两者的优越利弊,找到相似点或不同点进行分析或选择。如:
Living in the city or living in the suburban area, which one do you prefer?
(你更愿意居住在城市还是郊区?)
考生常见的误区有两种:第一种,答案简单,不加拓展。大部分考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城市,原因是因为城市比较方便,也就一句话解决了I prefer the city, because it’s convenient.第二种误区是只谈其一,不及其二,就是选择了城市,然后大谈特谈城市的好处,如交通方便,朋友多,有公共交通工具等,感觉自己说了不少,就满意地对着考官点点头,“嗯”一声结束了答题。这两种答案都忽视了题目本身的逻辑,草率地给出了选择,鲁莽地甩出了原因,粗糙地应付了题目,而没有把正反比较的双方进行辩证分析,思路没打开,因此答案所引出的语言表达也相对低级,没能实现第三部分的突破。
针对正反比较类题目,辩证的答题有三步:第一步,当机立断,表明立场;第二步,明确一到两个切入点,如,经济,环境,教育等,把城市和郊区进行同一层面的比较;最后,以自身的具体情况作为实例,增强说服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