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不背单词就睡不着觉的牛X,是传说中的“如果你失恋,背单词吧;如果你失眠,被单词吧;如果人生还剩下最后一件事可做,背单词吧”的新东方人物,Skip this part。剩下的朋友咱们面对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心理障碍。第一次拿起词汇表的同学常常感到一种不安,甚至怀凝自己是否有毅力把那厚厚一本书从头到尾背完。于是我们有了一种说法叫做“斋戒三目,更衣沐浴,于万化冥合之中默念苦难乃人生之本,乃幸福之源,从此看破红尘,遁入单词之门”。
写这一段无非是充作笑料。想当年我背单词之前,也有无数人向我灌输这项工程的艰苦卓绝,无数人远远指着咱们的红宝书说“睢那些不怕死的人”,但实际情况却远没有传说那么可怕。背单词充其量也就是枯炼了些,可想想我们下定决心时的豪情壮志,这点枯燥又算什么?小小几个单词还只是长征的第一步呢?通常在刚开始的几天里会有些许不习惯,比如记住得慢,忘记得快……这些都是新手的政党表现,而时间会慢慢磨合我们和单词间的陌生。
说到最合适的词汇书,必然是红宝书无疑,也就是新东方的《GRE词汇精选》。这是老俞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之一,也是他最畅销的宝贵物质财富之一。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了多种版本的SAT词汇,但也许由于编辑时间仓促普遍存在各种缺陷。仍以新东方系列为例:《New SAT词汇必备》似乎是最早的一本,由于包含了SATⅠ和Ⅱ两部分实用价值不错,但SATⅠ部分的词汇释义不很准确(据说参考词典是金山词霸),并且没有词根缀分析增加了记忆难度;《SAT词汇串记》将单词按意义进行了分类,附以记忆法很有利于提高背涌效率,可惜词汇量又偏小。经过大家多年的试验最终仍选择了已成经典的红宝书——SAT的词汇要求与GRE相近,而红宝书作为GRE词汇中的王牌经历过时间的考验,其准确性、实用性都较强。相信前辈用实践检验出的真理!
背单词的方法则一直是颇具戏剧性的话题,与此相关的争论始终不曾停息:各种记忆法究竟哪一种最好?按什么样的频率反复最有利于记忆?每次背多少合适?虚假记忆怎么办?……
对此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
1、关于记忆法。现在最常用的记忆法当属词根词缀记忆、类比记忆和联想记忆。词根词缀法是由构词法 变而来,将单词拆分为有实义的词根、表正反义或时间等的前缀以及表词性的后缀,从而达到利用词根速记相关联词汇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原理很科学,通过背词根而间接背单词的可行性也很强,因此大部分词汇书在单词注释中标明了拆词的方法。当然这种技巧并不万能,很多情况下也有 强附命的嫌疑,只能借助些许想象达到目的。
类紫记忆则是将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汇组合记忆,即《SAT词汇串记》中所用方法。记得我在背单词的初期用过一本《TOEFL词汇思马得记忆法》,原理是一样的,当时满怀信心能事半功信。然而背不到一个礼拜就发现了问题:这样记忆效果确实好,也利于活学活用,但速度却怎么也上不去。原来这种记忆法用起来是要动老脑子的,要想想单词的近义反义怎么区分、怎么应用……但在大量背单词的过程中,伤多了脑筋必然就影响了速度!用那本词汇书时我一天只能背大约150个单词,换成红宝后不到三天立即提速到600个。希望我的教训可以提醒大家:方法是好的。但要用对时机,也许类此记忆的词汇书更适合复习词汇时用,而不是新手上路时用。
说到最受争议的联想记忆,不得不想起一位将此方法使用得几近登峰造极又同时招致无数口水的人物——老俞。红宝书就是此类词例的全集,随意举个例子:hermit(隐士),老俞给的记忆法是:her(她)+mit(看做MIT麻省理工学院)→她不想进麻省理工学院→隐居起来。再如hiatus(缝隙),老俞又说:hi(音似:嘿)+at us→对我们喊嘿→隔着缝隙喊嘿。这种记忆法显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甚至给人感觉十分牵强,自然就遭到了许多人的不齿。而无论如何,我认为记住单词才是目的,方法或可笑或荒唐有什么关系?
SAT词汇量增加得又快又轻松,这才是王道。各类记忆法不胜枚举,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实用就是好。
2、关于循环记忆。“单词背过了转眼就忘”,这是最最常见的抱怨。常言道elephant never forgets,但我们不是大象,背了后面忘了前面再正常不过了。为了不让背过的单词白白浪费,有两种办法,一、大量地背,这也同时是词汇数量所要求的。每个人都会遗忘,假如今天我背了50个词,忘掉80%,就只记住了10个,而你背了500个词,忘掉80%还还记住了100个一天天过去两个目之后你的词汇量将比我大多少啊!二、反复地背,这是为了抢在原来背的单词尚未完全忘干净的时候再次加深印象。对于这个反复的具体频率,咱们参考一下。新东方的《17 天搞定GRE单词》。书中提到了一种根据记忆曲线研究而成的记忆时间表,还是 科学的:人的遗忘有一定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遗忘速度会达到最高峰,而最佳的循环记忆时间就是在这些峰值处。据此计算得出的循环时间表分两部分:当天的循环,在背每一个单词之后的第5分种、半小时、12小时;隔日循环,分别在第一次背单词之后的另2、4、8、15、30天。这种方法很不错,只是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首先,当天的循环限制了背词的速度底用,也就是要求背一面GRE词汇(大约10个)最多用5分钟,背完后迅速返回第一个开始循环:其次,隔日循环的工作量是名副其实的与日俱增,即使第一天只背2个list(红宝书一个list130词左右),到了第15天也积累到了14个,这样的数字是给牛人中的牛人看的;最后,还是所谓“心理障碍”:我们一边背一边要想“5分钟后复习这一部分”,“10分钟后复习那一部分”……一不小心把这几句话记得比单词牢多了。
循环记忆是绝对的好方法,只是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稍加调整,用不着机械地套用别人的时间表。我当时就“自持记忆力不错”,把即日的三次循环全部省去,隔日复习则定在第2、4、8、16天,五遍下来其实足够足够足够记住了。这样我每天计划新背2个list,当明显感觉跟不上进度时就减去一个,一本红宝下来效果显著。当然各人的循环规律也与单次用时密切相关,这正是下面要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