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绝大多数的移民朋友在加拿大谋职的时候,都有过因为以前的学历或者专业证书得不到承认的郁闷。名言说得好,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自的不幸。
一位身材健硕的白人青年圈缩在候症室内的一角小声抽噎,他怀疑护士不相信他是粉红证书的持有者,心生委屈。
然而,也许那是你一生都不希望拥有的一种证书――所有经过鉴定证实的精神病患者档案,都有一份粉红色证书,资料库中注明PINKED。很多粉红证书者都长驻或者经常就医某个康复治疗中心,急诊的时候因为病情严重有优先权。对于一个档案上没有PINKED,自称有证书的患者,就需要先和相关机构联系证实,分享病历资料。
从 产生抑郁焦虑到最后发展鉴定为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部分由于遗传或者其它客观原因造成不可避免的精神病,人类可能只有寄希望于科学家的努力。对于其他的人,我想我们对自己
第一次看到Cross Culture Depression的诊断,是在一位越南女移民的三年前病案。三年后她因为其他原因来就诊,从谈吐来看,她还没有完全战胜跨文化生存带来的冲击。这大概是所有移民需要首先和长期学习的课程,调整自己,不断适应。想起自己当年曾经对Cross Culture Communication的专业有过深厚的兴趣,论文没有写成,如今却在生活中天天实践,算不算也是一种圆满?
怎么才能做个快乐的人 呢?怎么才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呢?对我自己来说,读书读人都很有帮助。不知道朋友们都是怎么开导自己的呢?在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我在图书馆借过不少SELF-HELP的书,确实非常有启发。别人的故事,别人的经历,总会有自己的影子。我们都是特别的个体,需要自己的空间;我们也是共性的群体,需要认 同和交流。心灵和胃都需要鸡汤滋补生养。在某个星期里,一位美国过来的华裔访问学者两次来看精神科医生。一次比一次烦躁,一次比一次疑神疑鬼,寒窗十几载,学了学问,荒了心胸,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不都成了泡影?
在我看来,医学固然重要,心理的健康更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上天最后能帮的是自救的人。发现自己郁郁寡欢走极端,如果我们能学习不要放纵这样的情绪;发现朋友有类似症状,如果我们可以多多关心疏导,很多后果也许就避免了?
并不是所有的色彩都如它表面一样的美好,即使是诱惑的粉红也会在风中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