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已是让人心情低沉,而最近发生在华人社区的一连串不幸事件,更是牵动了无数华人移民的心。这些不幸事件的发生,足以警醒每一位新老移民:当初我们破釜沉舟般地舍弃了国内拥有的一切,毅然移民加国,是为了追寻更美好的生活,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让自己陷入了一个自己选择却又无法控制了的困境呢?怎样才能让自己走出这困境,让移民之路更加平坦宽阔起来呢?所有这一切的讯息都在提醒我们——是时候关注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了。
为了孩子吗
看到王先生说他们一家移民加国是“为了孩子”的文字,我的心不禁为之震撼。勿庸讳言,这几乎是促成绝大多数华人家庭移民加国的动力之一。孩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生命的延续,是全部生活的意义,是家庭的希望所在,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我也有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所以我非常理解像王先生夫妇这样拼命工作的移民父母们。
然而,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华人父母往往忽略了自己孩子的能动性,在他们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父母天经地义地应该包揽孩子的一切,这也成了华人父母们身上摆脱不掉的无形枷锁。现在国内不是出现了“食老族”吗,孩子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吃父母的退休金,这种现象在西方人恐怕是根本无法理解的。也许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有时候因为爱也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当一个成年子女知道
为了房子吗
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旦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就会首选购置田产。众所周知,在加拿大的移民中华人移民在短时间内就买房买屋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它族裔。本来嘛,对移民来说,租屋而居总让人有种漂泊之感,有了自己的住所后心才会踏实下来。然而正是为了在最短期内求得这样一个心安,华人新移民们身上从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加班加点,呕心沥血,拼命工作,根本无暇享受原来非常向往的加拿大的蓝天白云。
我本人原来也是非常热衷于尽快买房,一心想等攒够付贷款首期就去看房。我老公就一直反对我的主张,认为我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些,因为就加拿大目前房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持续攀升的贷款利率及地税,非常不利于买方,尤其是手中并没有多少资金的华人移民们,而这种房产市场过热的现象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言)。我用了些时间来考虑他的建议,并掂量着手中有限的银子,最终还是(被迫)放弃了这个念头。于是我觉得生活变得轻松了不少,理清了思绪,还是把怎样进修并找到比较稳定的工作放到了移民生活的首位。
善待自己吧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往往是把自己想像成什么样,最终他就会成为那个样子。可见心理暗示对人的实际生活的反作用了。那么,我们移民来加拿大究竟是想过怎样的日子呢?或者说,还记得我们当初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吗?或许那些预想中的和意料之外的残酷现实让我们一时忘记了最初的人生蓝图,并陷于某种困境中挣扎甚至不能自拔。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移民理想,使自己成为“想像中的样子”呢?莎士比亚不是告诉过我们吗,“人啊,你要自救”,主宰你生活的人应该是也只能是你自己。
首先照顾好自己。乍听起来似乎有点自私的味道,然而这恰恰是关爱家人的最大的前提,也是最大的表现。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有充足的睡眠,营养的饮食,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好咱这“革命的本钱”,才能打持久战。
此外,有所计划但一定不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生活目标,因为如果长期实现不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就很容易产生沮丧情绪甚至一蹶不振,那样就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并与我们当初的移民理想背道而驰了。
同时做一个容易知足的人。怎样才会满足?当然是因人而异。在我看来,能够在多伦多春季大风的天气里不必外出,在家欣赏电视就很幸福了;又比如此一刻,我能够坐在电脑前将本来跳跃纷杂的思绪整理成文,也是一种满足。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自己是不是什么阿Q阿P(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神经调适到如此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活着,在异国他乡活着,并且活得很好。
调整好心态,执着于理想,努力地工作和生活。善待你自己,当你让自己的生活井然有序地向前发展时,你还会发现,与此同时你周围的人们也同样生活在和谐当中。
这些令人悲伤的事件就发生在华人社区,有的甚至就在我们的周围,漠不关心并不是聪明之举。用一些时间来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这样才能够让移民之路走得更长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过去所发生的一切终将会被人们渐渐遗忘,因为我们的生活仍在向前继续着。让我们双手合十,为逝者祈祷,为生者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