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第三种流派 你身边有这样的女人吗?

       "士嘉堡华裔女杀夫案",自2月29日中午12时57分多伦多警队接获此案,时至今日,凶手杀人真正动机似乎已揭晓,但未经证实。

  华媒华社谈涉此案多日,多家报头狂贴标题追踪:"华裔女子杀亲夫或涉家暴 警吁提供线索"、"士嘉堡民宅惊见华裔男尸 其妻遭羁押"、"华裔女子被控杀亲夫 移民加国仅1年多"、"多伦多士嘉堡男尸案 邻居毛骨悚然"…… 。案情层层展开后,坊间多方猜测其夫:死于贪财谋命?死于疯狂家暴?死于怨偶行凶?死于索爱背叛?

  发贴跟贴者多为女性,内容多倾向:此华裔女性因"爱"生恨致此案。一网友声称:"这世界上就有那么一种人,他努力着,想让全世界人都说他好,他成功。唯独不在乎他妻子的感受"。有网友感叹:"她心中的恨该有多深,当她杀死自己曾经爱过的丈夫的时候"!其夫虽死,但其夫包二奶,女性群殴之!

  春节期间我曾随母亲到日本小住,所见到的日本男子并非传说中的强硬或威勐,女性也并无过多柔美,行人过往更多是文文弱弱的谦卑面貌,女子很显小巧,男子更多精细,个子也并非"变高",尤其是老年的日本国男子,正如一位西方记者所描述的"日本的民众大多看上去是异常平静,好像已经被周围花哨的科技催眠"。的确,虽说这样的印象与日本电视日常的狂乱黄毒或生勐直播距离甚远。

  日本的科技强度早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全部,日本的男子生理大多失控于它的国家伦理与社会制约之内。 日本女性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直到结婚,工作职场或当上班族的时间仅短短几年,她们对苛刻压抑的职场环境却是安之若素,在她们看来,职场并非自己的终生定位,权且当作中转,自己迟早要离开这里成为一名安逸于男人身边、渐至年老成为掌握家中经济大权的家庭主妇,好像,并没有什么更好的理由会让她们自觉于这种地位与现状,虽说此现像源自日本社会由来以久对女性怀疑主义的轻视或是其固有的历史成素,但,历经日本社会发展至今,目前现状更多倾斜女性地位于瞬息万变生活里的多方位伸展。

  如今的日本国女性更多趋向高学历或独立于婚姻之外,职场女性尤其更多由低位走入权力高端。日本女性由一生中最关注的药妆生活,渐入视野辽阔思维挺进的独立女性。随着日本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衰退,日本男性不再是就业市场里的宠儿。而以女性为就业主力的医疗、保健行业近年受聘人数增长极快,就业市场出现"阴盛阳衰"。日本的黄毒早已成为成熟产业链或职业化,并成功为日本国带来显现可观的利润,这使之日本国人的精神世界与日常生活状态不可同日而语。

  一位从事女体盛工作的日本女人说,"我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现在拥有优渥的生活和无忧的日子,这才是我要的,我的身体我做主,别人如何想那是他们事"。科技剥夺人性。也许,日本主流道德在这件事上早已抛开成见或根本没有冲突,有的只是一种高科技下机器式的生存技能。女体盛原本是作为日本饮食文化推向市场化的一种艺术形态,现在却演变成生理享受和文化体验共同构筑的所谓"现代艺术"!而这正是日本高科技社会衍生下的附属品之一。正所谓"日本男人沉醉在温柔乡时,日本女人悄然站起来"。

  带团的日本导游说,日本只要稍稍好看一些的女人都想从事娱乐产业。也许普通日本人对此早已认可。而日本专业人士最新研究却显示,更多适合女性的护理和医疗保健等服务业才是"日本的将来"。制造业厂商"日子将不好过,而规模更小的服务机构将吸纳大部分就业"。据日本国税厅近期数据,30岁至34岁的日本女性去年平均薪酬为299万日元(约合3.8万美元),为男性薪酬的69%。东京"工作研究所"统计,2010年日本男性失业率为5.4%、女性4.6%,创下男女失业率最大差距纪录,日本两性角色面临换位。

  相对于日本而言,加拿大移民国家"并行"文化的生活状态,外加现代文明所裹携的外部环境与生存压力,发生类似华裔女性所经历的事件着实不足为怪。也许加拿大主流社会早以承认这种移民国家外国居民的弱势差别,但他们正是以此作为竞选时的政治姿态,甚至或可以说依赖于移民。当然对于移民群体所经历的复杂生活现状也并不惊讶,只是他们并不想体验。

  大多数华裔女性接受并承担"并行"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境遇,为适应新国家新生活,她们迅速做出决择从本专业转向市场能够接受的有利专业以谋生,或重新进入课堂,或重新接受职业再培训,或由专业工作转入繁重体力工人,或做义工,他们勇敢着,无畏着,韧性支撑着家庭和丈夫的心理,共同面对新的一切。同时也有不少女性自愿交械,全身而退拱手交出家庭公共事业的参与权,如果正巧遇到一位被这个世界教化养成阳性十足气场强大的男性,她更安心其夫所带来的生活与一切。坦率地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是完全可以接受,并无不妥。因专业工作难找,因女性生育问题,因移民国家的福利包容,因低等职位的辛酸,因丈夫能力完全可以覆盖家庭,因经济能力足够可以安心享受生活,因移民他国改变思维与计划,因为等等,或其它。但生活不止于此。

  承担义务意味着更多获得,女性交出家庭生活与社会中的多种承担,同时为自我减轻社会生存竟争压力,同时失去掌控自我生活的能力, 当然也会失去一定份量的独立与自由,而更甚者,失去自我与自尊。必定会有女性对此持否定态度,当然,不能否认传统社会中二性角色定位相挽一生的稳定一面,但风诡云谲的现代生活如今,女性如此这般是否带有风险?

  如今陷入困局的这位华裔女性多年来一直以男性立场平判自己的不育,可见其心底对其夫的绝对依恋。一旦翻身之后,又以男性思维对待自己的境遇,抱恨其夫多年最终成为怨偶。抱怨其实是依赖,憎恨也因依赖,由最初的爱转为爱恨交织最后只剩下恨没有爱,其狭隘与短视最终导致极端。

  一条来自麦克林杂志副主编格利(Cathy Gulli,女性)对性别问题专门研究发现,现代社会有很多男性由于收入不如妻子显现不安,他们对无法完成传统意义上男性养家的责任表现出有压力。这也导致一些夫妻无法找到合适方式面对两性关系的转变,甚至无法沟通交流而影响亲密关系。一些女性甚至会假装弱势维护男性自尊。在我看来,即使假装也无不妥,也是夫妻关系发展进程里的一种必然模式。与自己身边这位同盟或伴侣在磨合中平等发展不是更好吗!比如今天的多伦多,好多有成绩的女人莺声呖呖,吐气如兰,没有攻击性也并不强势,即使不再年轻也满怀诚意,她们柔柔地融入在这座城市所规定的教养和节奏里,与男性共同分享工作与生活,难道这不正是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只是作为有些男性或女性即使生活在如此这般的社会里并不想承认这一点,即使差别真不存在那一天,也会有很多男性或女性沉浸或纠结在传统角色里,她或许成为"剩女",一心想找到比她强的男性,他或许成为"精英男",一心想找比他弱势的女性。但有声音或许会问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男性不堪重负,女性已经不甘。鉴于这种情形,对于那些深陷传统二性角色里的人是不是应该促其觉醒?

  早在2009年北美经济学家全球经济危机时就有"男性衰退"一词。("男人"man和"衰退"recession组合成的新词:"男性衰退"Mancession),以显现说明男性的社会角色变化与经济衰退的密切关系,即经济气候的变迁对男性精神气质、社会地位价值和公共形象的打击。据专业性别研究杂志声称,欧美等国变化的经济形势是"男性衰退"的主因,很多男人因此失业。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女性在一生中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但是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情况很会改变,患抑郁症的男性比例会超过女性。

  事实上,在之前的女性,一种是被男人剥夺的女人,之后出现另一种,因为像男人一样行事,才得以生存下来并获得很多的女人,到如今,出现第三种流派的女人。但并不否认,第三类女人在现代社会还会如前二种女性并行或交叉存在,我知道,这永远是个困境。只是,第三种女人将会成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