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段时间在美国住公寓,邻居中有位同胞,是年轻的单亲妈妈,孩子三岁多,她上午在家里看国内的电视连续剧,下午去工作,孩子让一个中国老太太看着,晚上还要再到中餐馆去打工。
周末的时间,她常把小孩放到我家和我女儿一起玩,在送孩子来的时候常常顺手给我一瓶花生酱,或是一包奶酪。
一再道谢并告诉她不要破费,她照送不误。
从认识她以后,我就再也没买过这两样东西,心中不免疑惑,她怎么专买这个送我呢?
非常熟识了以后,问起她,她有点不大自然地说,因为她的收入低,所以她和孩子每周都会收到政府发的食品券。
最开始政府是直接发钱给穷人的,但是很多拿食品券的人都有抽烟喝酒吸毒的恶习,他们会拿救济金去买烟酒或其它东西,孩子还是挨饿。所以后来政府就改为发食品券,并规定了必须买牛奶鸡蛋面包奶酪饮料蔬菜水果……,每种东西的数额一定,不买这些指定的东西这部分钱就作废了。用这个办法来保证穷人家的小孩能得到全面的营养。
她们娘俩每人每月能领到100 元的食品券,吃都吃不完。
尤其是两人都不吃花生酱和奶酪,不买又浪费,所以每次都买来送人。
只是,她做两份工,怎么会收入低呢?在美国,两个人的家庭年收入一万三以下才算贫困,她的收入远不止这些。
她告诉我,白天的工作之所以不做全工,就是不想超过这条最低收入线。晚上是在中餐馆做招待,收入都是现金,不报税,没人知道。
她家的公寓租金也只是我们的三分之一,余下部分政府补贴。
这是我在加拿大和美国认识的唯一一位吃政府救济的同胞。
听说过有的中国留学生生了孩子的确困难,申请政府补贴的奶粉券和食品券,可那都是暂时的,一旦工作了,没有谁去干这事儿。
当时房价飞涨,周围没房子的中国人天天去看房子要下手买,有房子的也去看准备买第二套投资。
和她聊起来,她说自己在国内有四套房子,可在这里一套都不能买,一个劲叹气。
因为报税收入低,她想申请父母来美国探亲也不行。
原来吃救济的人,不管得到的救济是多少,银行都不能有超过一定额度的存款,更不能买房子,只能住公寓,因为如果你有了产业就不能算作是穷人了。而银行没有存款,使馆不给她父母签证。
房价像坐云霄车一样,如果前两年她买了房子,已经翻番了,赚到的钱哪里是区区救济金可比的?
再说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完全不同啊!穷人靠食品券过活,虽然饿不死,却也过不上什么好日子。一旦留恋于一点眼前的便宜,就失去了努力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