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网友在我的博客里留言说,自己是医学生,但不太喜欢搞临床工作。这该怎么办呢?我想,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改行吧,去从事自己最喜欢最能激发自己工作热情的职业。
话虽这么说,在国内,改行大概没有在美国普遍。事实上,在美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一些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为了生存之需,很多人都面临着改行的无奈选择。
比如,几年前,美国经济特别红火。那阵子,在美国的华人家庭里,几乎每家都会有人正在做或考虑要做“挨踢”(IT)。那会儿,华人电脑补习班特红火。据说,这种学习班,可以为那些没有计算机背景而又渴望下海捞银子的人,提供短平快的就业实用指导。就说我本人吧,几年前,本是医学生物出身的我,也曾随大流,在风靡全美几城市的“莫老师电脑学习班”,上过一期甲骨文(ORACLE )证书班。
在那个班里,我发现,和我同期上课的同学,几乎是工农兵学商,干什么的都有,多大岁数的都有:开餐馆的,修车的,学音乐的,学绘画的;坐飞机来美国的,偷渡来的;二十出头的,五十见外的…在这二十几个人的小班里,你可以看个齐全。因为“挨踢”(IT)是个技术工种,收入也挺可观的,所以,美国华人改行学电脑的,比较常见。
大陆华人除了改行学电脑,咱再看几个改行从事其他职业的简单实例吧。
学文科的改行
在国内,卢英是哲学系毕业生,国内某着名高校的讲师。来到美国后,他先读了个MBA。
因为工作机会有限,拿着MBA学位的卢英,只好当了卖汽车保险的经记人。几年前,电脑热那会儿,卢英在当地的电脑补习班拿了个甲骨文证书后,算是赶上了经济狂热的尾巴,找到了一份电脑工作。可惜,好景不长,去年,因为裁员,卢英下岗回家。为了生计,现在他除了卖各种保险,又加入了房地产经记人的行列。卢英每天忙忙碌碌,他曾热爱的哲学书籍,只好乖乖地继续在地下室睡觉。
学工的改行
学工出身的李丽,在国内曾是个筹划高楼设计蓝图的建筑工程师。她陪读来美国时,因为英文不好,只能先在餐馆打工贴补家用。后来,李丽的老公,在他就职的生物实验室,为她找了一份清洗实验器具的工作。再后来,李丽终于混上个计术员干干。可是,隔行如隔山,对课题,李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是课题不顺利,李丽只知道发愁,根本不知从哪里下手解决问题。所以,几年过去了,她的工作成绩一般,工资和职称都不见长。即使这样,不久前,她还是让老板给解雇了。由于年龄偏大,难以再继续发展职业。为了生计,她只能到教堂为穷人开设的旧货店里,打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