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畅泳嬉水乐 莫忘卫生大检阅
炎炎夏日,没什么比全身浸在泳池里来得更写意。在这个游泳的季节,无论海滩或泳池都是人头涌涌,但当人流愈来愈旺的时候,病菌就愈积愈多,隐患病毒更是处处危机。
想尽情地享受碧波畅泳嬉水乐,除了要注意水上安全外,更切勿忘记健康卫生,一个不小心便好易「惹祸上身」。
不知不觉 脚底生疣
盛夏来临,在热浪袭击下,来到蔚蓝的泳池旁,已急不及待赤脚走去下水了,但有些朋友的脚底却可能不知不觉从这一刻生了疣(plantar wart)。卑诗大学皮肤科学系临#讲师王思孟医生(Dr. Simon Wong Se Mang)解释:「疣(wart)是由人类乳突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简称HPV)引起的,这种病毒是很普遍,差不多在周围的环境都有可能被感染,有些人更特别容易受感染,但是否与遗传塬因有关暂时还未确定。一旦生了疣,外表好像「鸡眼」(Callus)般,皮肤表面形成肉色或浅啡色、质地粗糙的小粒,表皮增厚,但「鸡眼」是因局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导致表皮增厚而形成厚茧,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而疣通常会在脚底、手指、脸部和阴道或阴茎生长,因为这些位置特别容易因磨擦而弄伤,籍微小的伤口病毒可能乘机入侵,再加上有些人惯性感染这种病毒,就更有机会把这种病毒復发出来。其实这种病毒活跃于所有季节,四周都是其藏身之所,但在公共泳池或海滩上,可会相对地较易受感染,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刺激皮肤,增加了擦伤的机会而让病毒入侵。」
香港脚 非香港人「专利」
疣,除了成为泳池或海滩上的隐病「通缉犯」外,还有一种与香港人「十分熟落」的香港脚(Athlete's foot)也是榜上有名。提及这种以香港为名的皮肤病,有些人以为只有香港人或在香港才会染上,其实病菌没有「种族或地区歧视」,无论谁人,只要提供适合的环境,便可让它迅速滋长。王医生续说:「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的皮肤病,这种病菌特别在泳池、健身室等潮湿的环境里滋长,所以无论在任何国家或城市,只要在潮湿酷热的环境中便有机会患上香港脚。香港脚的特徵是脚部痕痒、长出水泡、湿疹等症状。」
无论在泳池或海滩,塬来都是暗藏隐患之地,对游泳这个活动已扫兴了不少!王医生说﹕「又不是的,知道可能发生的危机,就应预早防备才是聪明的选择。泳客可穿上游泳鞋游泳或落水前和上水后穿拖鞋来往池畔;游泳后抹乾双脚,擦些润肤霜保护皮肤,希望尽做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感染脚患的机会。」
摘时外出 防晒之选
想避免不知不觉患上脚患,不如乾脆地摊在岸上晒太阳吧!王医生则说﹕「要记住病菌是无处不在,处处都在,还是要小心为上。此外,只晒太阳也有暗藏危机,因为每一次被太阳晒伤后可会增加患皮肤癌的机会,也会引发老人斑、皱纹等皮肤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会立刻看到,可能要等到廿年后才突然出现。因为每次被太阳晒伤后,身体的修復机制就更难去完全修復,问题亦会随之而累积。」
晒日光浴前,先擦上足够的太阳油便可买个「安心」吗?王医生续说﹕「其实要有效防止晒伤,最有效的方法是摘时外出,就是避免在太阳高高在挂的正午时候进行户外活动,最好在日出或日落时分才外出。如果要逼不得已在中午时分外出,就穿着适当的防晒衣物,例如长袖衫裤、戴帽等,也可随身携带把太阳伞。假如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实行,才是出动太阳油的时候,但还要记必须要定时擦太阳油才会有效。其实对于一个白人的肤色来说,每隔一天晒五分鐘太阳,已足够吸收维他命D,况且除了晒太阳外,饮奶或吃多些含钙的食物,也是补充维他命D的途径。
水上活动不戴Con
想尽情地享受嬉水乐,除了要注意皮肤健康外,眼睛的护理也不容忽视的。很多近视一族为了贪靓又贪方便,都会戴上隐形眼镜(contact lenses)加副泳镜落水,但温哥华註册眼医林慧慈(Dr. Vicki Lum)则说﹕「游水戴泳镜是对的,但千万不要戴隐形眼镜落水。假如在冻水里游泳,水中的氯气(chlorine)会残留于隐形眼镜,不但会令到隐形眼镜起变化,也会使眼睛发炎。如不游泳,只戴隐形眼镜到温水按摩池浸身,危机也一样,因为阿米巴虫(amoeba)特别活跃于温水中,当戴上隐形眼镜后,透气会相对地不足,就更大机会让阿米巴虫入侵眼球,最严重的可在四十八小时内因失去眼角膜而导致盲眼。其实近视者应该配戴适当度数的泳镜,这样既可在水中看得清楚,又可确保健康。」
太阳油,这样用才对!
别再担心走进店舖后不知道该怎么选适用的防晒品,Skin Med Laser Clinic谘询师Gretchen Fung现在就告诉你挑选时该注意哪些事情,该如何使用才能发挥防晒品的最大效果,赶快记下来吧!
专家建议
一、天天使用:亚洲人皮肤不像白人容易产生皱纹,但最常发生的皮肤状况是色素沉淀,所以不论冬夏或晴雨,都应该天天防晒,有些人会以天气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防晒,认为天气很热很晒才觉得要用,但其实即使是光不强的天气或季节,UV(紫外线)都存在,对皮肤造成伤害。〔註:UV(紫外线)又分成UVA、UVB、UVC,其中仅有UVA及UVB会抵达地表。〕
二、SPF30 + 广效防晒: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即防晒系数)是大多数人挑防晒产品的依据,SPF15约能阻挡93%的UVB(Ultraviolet B),SPF30约能阻挡97%。不过比较少人知道的是,SPF防晒系数仅提供对UVB的保护,虽然UVB会让皮肤晒伤,但日光中的UVA(Ultraviolet A)会深入皮层,造成色素沉淀、皱纹老化、甚至皮肤癌。包装上有标明PA指数(Protection Grade of UVA,即UVA防晒系数)的产品才对UVA有阻隔功效。
不过PA指数仅亚洲使用,所以亚洲防晒产品会标明,北美防晒产品则以Broad Spectrum(广效性防晒)标明产品本身同时具有抵抗UVA与UVB伤害的功效。日常防晒上,只要挑选SPF30并能同时抗UVA与UVB的产品即可。虽然SPF愈高防晒效果愈好,但之中对皮肤有害的化学产品愈多,也愈容易阻塞毛孔。
叁、成分与分量:除了SPF,之外不管防晒油或防晒乳,效果都大同小异,不过要注意成分中是否有氧化锌(Zinc Oxide)及(或)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这两个是抵抗UVA与UVB的好成分,最不易引起皮肤不适,适合小孩或皮肤敏感的人使用。每次擦防晒产品时,大约使用二分一茶匙的量(挤在手上约一个五分钱大小),擦在整个脸上,才能发挥防晒品的最大效用。
四、勤补防晒:防晒不是一擦就全天有效,不论防晒系数高低,叁、四小时后就会失效,如果你早上九点擦了防晒后,下午一点还不补,那就等于一点保护都没有。每叁、四小时就应补一次,才能有效维持防晒效果,虽然补防晒前洗不洗脸对于防晒保护效果没有差别,油性皮肤的人可在补之前做一下脸部清洁,维持乾爽。
五、额外保护:除防晒品外,帽子、长袖衣物、伞等也可提供额外保护,减低直接曝晒的机会。开车的人可贴防晒纸(Tint),才不会因为左脸比右脸受阳光直接曝晒久而「黑半脸」。晒后若有不适可用镇静产品,但专家提醒,这些产品并没有疗效,如果是晒伤或严重至起水泡的人,一定得看医生。
文﹕梁宝茵
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