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素有“金字塔塔尖”和“翻译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称。众多的赞誉反而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同声传译教学以语言为基础,以全面的翻译体系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目前国内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开设了高级翻译培训项目。其中,北外早在1979年就受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委托,成立了联合国译员训练部,为纽约、日内瓦等地的联合国机构和中国各部委培养了一批翻译人才。后来随着联合国译员职位空缺的减少,译训部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高级翻译学院。
除了几所高校高级翻译学院各自为政的毕业考核,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辨真伪的翻译资格认证以外,我国政府现有两个面向社会的翻译资格考试,一个是人事部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一个是教育部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这两个考试尚未普及,也未达成统一,目前国家还没有强制同传译员持证上岗。相比之下,国外的同传准入机制要健全得多。比如说欧盟就在其15个初始加盟国家中每国挑选一所最具权威性的学校专业从事同传方面的教育并颁发从业的执照。没有这张证书,就不能参与欧盟官方的会议翻译工作,而这些学校也是在同传行业久负盛名的大学,比如位处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位处巴黎的巴黎三大(ESIT, Université de la Sorbonne Nouvelle)。
长期以来,只要英语好,就能做同传是很多人的认识误区。不少人以为,组织国际会议的时候,去外语院校随便找个学生就可以了。其实,同声传译是一个对个人素质要求很高的专业领域。除了出色地掌握两种语言外,合格的同传必须反应敏捷、口齿清晰、善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具有良好的记忆力、逻辑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心理素质。据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素质中有些是先天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口译。因此,同传院校从招生时就开始严格把关。需综合考察学生的语言基础、听说能力、语音语调、知识面和反应速度等。在语言能力很好的情况下,心理素质也成了影响口译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