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3·15
广州学生小曾,在天河区某留学中介机构交了7万元,办理留学澳大利亚业务,该公司人员一再教他伪造学历、成绩等文件。5个月后,到了拿签证的时间,公司却告诉他,澳大利亚方面拖延了审查;又过了1个多月,小曾上门时意外发现:公司办公室已是人去楼空。
这是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期公布的一个真实案例。随着国人留学人数逐渐增多,近年来有关留学中介的投诉也日益攀升。如何规避留学风险?本期记者采访了广州启德教育、广州新东方等几大知名留学培训机构,借由专家的点评,赐予你一双识破“黑中介”的慧眼。
伎俩之一攀龙附凤
现在有许多非法中介机构为吸引“生源”,表示自己和国外高校或有关部门“沾亲带故”。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强调自己有雄厚的政府背景。2、夸大自己与使馆的关系,更有甚者许诺签证率能达到100%。3、吹嘘自己和国外某些大学是“关系户”,能打通各路“关节”。
专家提醒:
再神通广大的人也不可能“通吃全球”,消费者应该理智判断商家承诺的合理性。以“和使馆、大学的关系”来吹嘘,这是非常让国外使馆和大学反感的行为。真正负责任的机构不会以此作为宣传的工具,因为真正起作用的是长期积累的经验和通畅的工作沟通渠道。
伎俩之二巧立名目
一些非法中介机构办理出国手续通常“需要”一些费用:登记费、材料翻译费、学校申请费、邮寄费等,这些费用看上去“名正言顺”,而且数目也不大,但积少成多,中介机构可以狠狠地捞上一把。
专家提醒:
支付费用时,对含糊不清的收费项目要了解清楚,不可因为数目小而“一叶障目”,最后成了“冤大头”。
伎俩之三空头支票
不法中介机构都很会打“心理战”,夸大宣传。实际上,申请留学周期很长,签证成功与否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等你发现中介机构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时,钱也交了,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了。其实,一切都是出国后才能兑现,到时远水救不了近火,中介机构更是鞭长莫及。
专家提醒:
选择中介一定要慎重,对那些不论客户条件优劣,一概大包大揽、高承诺的中介机构,一定要多加小心,谨防掉入“广告陷阱”之中。
伎俩之四偷梁换柱
在不法中介机构的精心策划下,国外的二三流学校被“加官晋爵”,变成了“国际性大学”;位置偏远、人口稀少的小镇竟然能提供“丰富”的打工机会;一个有30名中国学生、2名泰国学生的班级也可称为“国际化学习氛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