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垃圾这个词也是最近一两年才由一些所谓正义的卫道士发明出来的。所云无非年轻的留学生们在国外如何的花天酒地,如何的不务正业,总之是让所有看过的人之后都有一种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感觉。不过作为留学生的我,却对争相报道这些事情的媒体和甚至以留学垃圾为噱头写出的人产生同样的感觉,觉得他们其实更象垃圾。
“一群充满理想的孩子在变坏. 2004年4月23日17:40:0 北京晨报. 触目惊心的留学垃圾“留法学生遭劫,嫌犯疑是中国学生”、“中国女留学生出入按摩院”、“中国留学生涉嫌福
冈 ”。 触目惊心的“留学垃圾” 谁来清扫?举证留学垃圾:一群充满理想的孩子在变坏。”看看这些标题吧,刺眼的标题无疑刺痛了好多留学生的心,因为正是他们的误导,使好多人已经将留学生和留学垃圾联系起来了。对于他们,我有几点置疑:
第一,他们在报道留学垃圾的时候,很多都用了一些,一群这样的字眼,从汉语的角度上讲,一群和一些的意思应该是指有一部分,当时并不是很少的一部分。不知他们是从什么权威的机构统计出是一些,一群,一部分,而不是很少的一部分,有一小部分这些量词呢。至少在我的身边,我还没有遇见到他们所谓的留学垃圾。
所谓的留学垃圾所做的事情是什么?报道的无非就是男女同居,铺张浪费,不务正业云云总总。
第二,请问一下,男女同居国内的大学生少吗?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有不少大学生同居,即使没有同居,挂一个帘子,该做的事情也都做了。不知道在国外同居和在国内同居有什么不同,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同居也是腐朽的吗?也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
第三,铺张浪费,留学生在国外频繁的买车换车,买好车也被作为是垃圾的一种标志。本身国外的车相对与国内就便宜,即使比国内贵,家里有钱也错了?我家里有钱支持我买车,我换车,怎么了。国内的还有“一小部分”(希望那些以文字为生的笔者们最好在量词的使用上下下功夫)贫困生都可以贷款上网玩CS,聊MM,我家里有钱买车又有什么不可以。看到这个我就想起了所谓的不同国家的人看到富人区大房子的故事了。
第四,至于什么留学生去做小姐,呵呵,国内的学生好象也有吧。为什么对于留学生在国外出入按摩院就这么敏感的。难道就是因为他们卖给外国人,而引起了你们的不平。卖给自己人没有什么关系就是不能卖给外国人,是不是又要扮演出一幅爱国者的面孔呢。
第五,“留学垃圾”不好好学习,读了很长时间的语言也不能通过考试,增加家庭的负担。
你们知不知道在国内也有好多人毕不了业的呀,中途退学的也有吧,怎么没有见你们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