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美国人的众生相
这名新婚不久的建筑工人希望找到一份前景更好、也更为稳定的工作,所以他申请了学生贷款,离开弗吉尼亚州前往阿拉巴马州一所职业学校学习采暖、通风与空调专业(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2007年,布赖恩以全班前几名的成绩完成了H-vac课程,但此时美国经济已开始步履蹒跚。布赖恩还没来得及找到立足之处,美国便已陷入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我踏破了无数门槛,寄出了至少500份简历,还是杳无音讯,”32岁的布赖恩还没有找到一份H-vac领域的工作。“我有三个孩子和老婆要养活,我必须干点什么。”
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参加面试时总是穿西装打领带----“只是为了找一份H-vac工作,有些人穿着脏兮兮的靴子就去了!”----还带上自己的成绩证明和资格证书。但他毫无进展,而且并不是唯一有此遭遇的人。自从他离开职业学校,有720万美国人失业,全国失业人口总数升至1470万。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为9.5%,而且几乎肯定会在年内达到两位数。
这个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劳动力市场所遭受的冲击,让许多人毫无准备。2007年时,美国的失业率还是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中较低的,但如今已成为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仅次于西班牙、爱尔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这凸显出美国社会保障网络的脆弱性,经济灾难也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失去工作的人,也将失去医疗保险和自己的房屋。衰退开始以来,依赖政府食物券生活的人数已增加了620万人,而如今九分之一的美国人靠食物券过活,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2007 年时,美国的劳动力唾手可得,解雇起来也很方便,美国对此颇为得意。与其它国家相比,美国更快地适应了制造业向亚洲的转移,布赖恩这样的工人愉快地换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寻求改善生活的机会。虽然欧洲大陆近10年来成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不愿意妥协的工人,以及较高的结构性失业率,仍是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或许(我们)能为充分利用全球变化做最佳准备,正是因为我们擅于调整,”奥斯登•古尔斯比(Austan Goolsbee) 2007年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上写道,当时身为经济学家的他,如今是巴拉克•奥巴马总统(Barack Obama)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之一。“世界经济或许给你所在的行业造成了困难,但你需要看看好的一面:幸亏你不是法国人。”
而今,身为法国人或许不那么糟糕。据经合组织报告,法国的失业率(虽然已经很高)自2007年以来仅上升了一个百分点,至9.7%。而德国的失业率则从8.4%降至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