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不只看分数,这个大家清楚。但实际上智力还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是他们觉得SAT或ACT的分数靠不住,才弄出那些什么综合评价,所以俺今天想侃侃智力问题。
俺乡下人进城读了两年书,认得几个大字,不过还不知道自己IQ有多少,那些Benjamin S. Bloom学说,Howard Gardener的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也没搞太懂,所以只能侃到那算那。
就我们常说的智力,俺以为分三种:
1. 记忆:这个比较好办,背诵唐诗、范文、经典到记住定理、公式、定律,读书时没少做过。什么都记不住,大脑里一片空白,肯定是白痴。据说佩林搞不清非洲是大陆还是国家,从小学到大学,关本科就上了五个学校,还都是社科新闻相关专业,老师没讲过也不太可能,记不住是她的事。她却也能当州长,选副总统。
2. 逻辑:包括逻辑分析,公式推导,数学演算等等。我总以为这方面培养好了,小孩就算是聪明了。
3. 创造:包括想象,创新等等。俺指的是那些发现创新、发明创造的才能。不说爱因斯坦,爱迪生,能在艺术上有创意,商业上有新路,技术上有创新我以为就算是天才了,而不一定都要出少年。
我总以为我们的教育常为了应试,最后学生只学会死背硬记,而忽略了其他智力的发展。例如题海战术:做的题多了,见的题广了,分数当然就高了。更糟糕的是那些像蜡烛一样的老师,日复一日地为学生总结各种题型,使得学生能在考场上对型套题,以达到争分夺秒之功效,换句话说原来想考学生分析推演能力,却让有备而来的考生,变成记忆的生死决战。分数里全是老师烛光的反射,见不到学生自己的亮点不是很惨吗?
我女儿高中时的历史老师Geraldine Hastings是全美最好的历史教师之一,她教课总是讲得尽量少,她善于点燃学生的求学的火种,然后学生自己去熊熊燃烧,照到那里那里亮。而且她教的AP美国历史全国统考成绩也很好,全美平均及格率在50%(3分以上)左右,她教的是一所普通的美国高中,及格率在90%。
创造力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什么方法可以测定,一些测试发散思维的那些东东,也仅在探索之中。想象据说是创造之源,但没有逻辑的想象常常是胡思乱想。见多识广,梦里才能丰富多彩,如同不知道飞机为何物的人,通常不会梦见自己乘引擎推动的飞机,梦里想飞多为随鸟而翔,或吃错药误入月宫。因此丰富背景知识有助于想象和创造,而阅读是人们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也许是西方教育比较看重阅读,而不太要求背诵。有条件让小孩能到处走走,相信会有更宽的眼界,更广阔的天空。你说比俺还山里的那个土郎中,也会得什么“诺贝尔贡献奖”,你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