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晚,在美国电视广播网(ABC)的直播现场,年仅13岁的凯瑟琳·克劳斯(Kathari neClose)在最后一轮角色中成功地拼出了“原始语”(ursprache)一词,赢得了美国第79届斯克里普斯全国拼字比赛(ScrippsNationalSpellingBee)的冠军。这位来自新泽西的金发女孩是第一个在电视直播决赛中获胜的“拼字小蜜蜂”(SpellingBee),数百万美国观众在电视机前与克劳斯共同分享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也许你难以想象,近些年来,美国的孩子们越来越热衷于单词拼写的较量,他们每天花7、8个小时背诵生涩的英文单词,甚至很多是连大部分美国成年人都从未耳闻的艰难词汇,其刻苦程度不亚于中国孩子们为了高考升学而熬夜用功的境界。本年度美国全国拼字比赛(SpellingBee)一启动就吸引了1050万名美国孩子报名参加,获胜的小选手们会一跃成名,接受报纸、电视采访,还能领取到数额不菲的奖学金,风光无限。然而,在掌声和荣誉的背后,这波“拼字热”让美国人不由深思:是美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读书热”,还是走入了片面强调成功的误区?
“英语拼写是一种技能,我们不该将它遗忘。但是我们需要从某个方面来保持它。今天,许多教育者担忧,‘拼写蜜蜂’们花在备赛的时间太长了。其实他们的成功和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Geo rgiaStateUniversity)英语教育学教授雪莉·哈里-詹姆斯(ShirleyHaley-James )说。
但是,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大众电视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汤普森(Robe rtThompson)更积极地看待“拼字小蜜蜂”现象。汤普森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说:“和其它所有的考试或体育项目一样,孩子们为了成为拼写冠军,承受着来自家长方面巨大的压力。并不是唯有拼写比赛才如此。在SAT考试 (美国高中生升大学的全国性专科标准测试)中,在篮球、橄榄球的训练中,所有的美国孩子都面临着这种压力。但总体而言,这是件好事,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学习经历、竞争经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不无裨益。”
拼字小蜜蜂--媒体的宠儿
美国最早于1825年就有拼字比赛的文献记录。此项比赛最初是根据美国著名的《韦伯词典》创始人诺亚·韦伯斯特(NoahWebster)于1786年首版拼字读本的出版而形成。这本拼字读本又被称为“蓝皮拼字书“(TheB lue-backedSpeller),而连续被五代人用作儿童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美国的全国拼字比赛于1925年在肯塔基州由《信使日报》(Courier-Journal)开办。1941 年开始比赛改由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新闻社(ScrippsHowardNewsService)赞助。至于为何拼字比 ?的英文名会叫作“拼字蜜蜂”,至今仍是一个谜。其中一种可信的说法是,历史上,在美国这一类为某种目的而聚集的社会活动多会被称作“蜜蜂”,衍生为“聚会”、“蜂拥而上的活动”。比如19世纪初农民集体剥玉米壳的活动被称为“去壳蜜蜂”(huskingbee),可能也是因为聚集群众而被称作“拼字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