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国创造财富 却一直遭到排斥 华人在美国永远是外国人
日前,美国公共广播网(PBS)旗下的几大电视台正在同时播出一个大型系列节目,题为《成为美国人——华人经历》,探讨华人移民在美国的作用和地位。因为主持人是知名的莫厄斯,加上制作队伍庞大且名声响亮,所以备受各方重视。
华人还在努力“成为美国人”
据统计,当前在美华人约为240万,占美国人口总量的1%。人数不多,动静却不小。政界有大名鼎鼎的赵小兰、骆家辉,科技界有李政道、杨振宁,体育界有关颖姗……美国各大知名院校,华人学生更是名列前茅。超过1/3的华人在美国各地的经理级和专业级岗位任职,华人的年收入达到6.4万美元,已经超过白人。有如此引人注目的成就,照美国人的惯例,华人早就该成为美国人的一部分了。
然而事实却是,华人是“美国梦”的实现者,而不是美国人。就如这一节目的题目,还在“成为美国人”。主持人莫厄斯说,150多年来,华人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始终被当成外国人。无论什么行业,华人中的佼佼者始终被贴上标签,称为华人政治家、华人科学家等等。去年女子花样滑冰世锦赛,关颖姗不敌卡拉·休斯而屈居亚军,美国报纸的大字标题竟是《美国人休斯打败了关颖姗》!这大概是在美华人处境的最佳写照了。
心酸历史,移民多年屡遭排斥
最早的华人移民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中国清廷腐败,民不聊生,而美国西部的淘金热正酣。广东沿海的一些居民受“黄金梦”传说的诱惑,横跨太平洋到美国谋生,主要聚集在加州。这批移民淘到黄金的不多,但他们在白人不愿插手的工作中找到了生存之道,比如修铁路、开小餐馆、洗衣服、看孩子等等,靠着这些技能渐渐安定下来。
然而到了19世纪末,加州的黄金产量大幅下降,经济低迷,生活窘迫的当地人开始将矛头对准外来移民,认为是这些外来移民抢走了他们的饭碗,而其中最为勤勉、最能吃苦耐劳的华人移民被视作“罪魁祸首”。美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法规限制移民权利,华人移民首当其冲。1882年,美国国会明目张胆地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人移民入境,对本土华人的歧视公开化。此后的几十年间,所有在美华人都经历了噩梦般的岁月,华人人口连续急剧下降,几近销声匿迹。直到1965年,美国会重新通过《移民改革法案》,华人处境才得到改善,移民数量也重新回升。
在美国,白人虽然歧视黑人,但没有人不承认黑人就是美国人。而对华人的态度要复杂很多,单纯种族歧视的成分大为减少,准确地说,是一种排斥心理占主导,甚至发展为仇视。随着其他亚洲国家移民的增多,上述心理还蔓延至其他亚裔。1982年,一对白人父子因日本汽车大量进口而失业,误将一名叫陈果仁的华人当作日本人泄愤打死,凶嫌被判无罪。陈的养母为此奔走20年未果。这是最典型的华人得不到认同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