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翻看报章及新闻节目的民众,都不时可发现有关留学生的社会案件。其中可能包括谋杀、情杀、遭抢、性侵、招诈骗、或是各种意外事故。
基于对受害人一视平等,警方并未有详细资料,统计哪类意外较易发生于国际学生。但他承认,警方有时会遇到留学生遭不法分子欺凌,嫌犯虽遭及时逮捕,但留学生可能不久后必须回国,或是基于其他理由选择不出庭作证,致使检警检控困难,案件不了了之。
此外,留学生由于语言能力可能较弱,以及对于加国司法体系,或是报案系统的不了解,假如犯罪者熟悉这些性质,即会针对留学生下手。
专业谘商青少年辅导员龙志光亦表示,留学生的身分较为特殊,确实容易成为有心人欺压、诈骗、或是引诱的对象,因此留学生如何照顾自己,远离事端,确为重要的学问。
为省钱 租屋遭遇惊魂记
于中学11年级开始来加,至大学毕业都以国际学生身分于加国就读的陈苇蓁表示,由于留学生涯所费不赀,因此不少人会有“省一点”的想法。但她却因为省钱,而有了一次“租屋惊魂”的经验。
陈苇蓁于就读大专学院时,决定自己租一间便宜的单位居住,最后选择分租一间独立房屋。屋主夫妻住在楼上,而她则住在底层单位。
搬入新家后,一开始还没有任何问题,屋主夫妇亦非常和善,让她觉得六百元的房租物有所值。但居住一阵后,却逐渐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例如屋主太太足不出户,精神状况似乎不太稳定,并不时打听她的私生活,或是私自进入她的住处。两夫妻更是不时发生剧烈争吵,有时更砸毁物品,听得他胆战心惊。
由于觉得不对劲,并对学业造成影响,因此虽住得时间不长,但陈苇蓁兴起了退租的念头。可是当她告知屋主时,对方竟起了强烈反应,除质问退出理由,还出现威胁性口吻。其后屋主太太更使用粗言秽语对她进行攻击。亦威胁假如退租,将不会交还三百元的押金,但陈苇蓁仍然决定搬走。
结果于搬屋前一天,该名屋主太太发生剧烈反应,并猛拍窗户,陈苇蓁受对方惊吓,崩溃的躲在房中哭泣,并向朋友打电话求助,友人当机立断报警处理。结果警方抵达后表示将在现场等候一个半小时,让陈苇蓁在安全情况下迁出,结果她如逃难似的离开那间让她惊魂的房子,结束了此段梦魇。
陈苇蓁说,留学生在能省当省的心态下,有时忽略一些安全问题。例如她为了省钱,在未进行调查后就选了不妥当的地方居住,后来她大多选择租住有管理的公寓,或是学校推荐的寄宿家庭(Homestay),宁愿多花些钱,但可让自己住得更加安全。
此外,部分留学生可能存在“加国治安远优于原居地”的观念,而对人身安全掉以轻心。周伟仪表示,温哥华绝对为一个安全的地方,但留学生亦应有“何处皆有坏人”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