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移民的心酸
幸好偷听到父母谈话,老张醒了,老张傻了。他战战兢兢告诉父母,“如果家里有困难,我可以立即回去。”他以为自己体贴父母,很有骨气。
父亲真以为他不可理喻、发了神经,父亲特别奇怪他的“如有困难”。
“我们怕难就不会千里迢迢把你接来了。刚刚递了申请你又说困难?回去就不难啦?”
父亲差点说出,那种狗一样的生活,我看着都难,父亲不容忍畏缩放弃。
还是母亲善解人意,“我看他很多事情都不懂,还是提些具体的建议与他商量才好。
”
父亲找他来,问道,‘“有没想过先学门技术,找份喜欢的工作?”
“。。。。。。”他不知说什么好,确实没想到。
父亲以为他不喜欢,又问,“那。。。先找份工打,再半工半读?一步步来也好。”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几十岁的人了还可以读书从头来过?可以自己找工作?可以随心所欲改变生活?喜出望外。他首先想到愿意吃苦。他告诉父亲愿意做任何苦工比如洗厕所。父亲笑起来,洗厕所也不是苦工,你弟弟刚来也洗过嘛。至于读书,他想先把英文过了关再说。他一心想做的,是快些接家人出来,儿子尽快来读书比什么都重要。母亲听了欢喜,叮嘱他出去打工也要住在家里,妈有个照应。
父亲说尽量找个大公司吧,起始工资就有二、三万,工龄长了可有五、六万呢。据统计,美国汽车装配线的平均工资接近七万,比教授的还高。他妹妹当教授,开始工资三万多,现在也是个五、六万。父亲说多市附近就有通用的汽车分厂,南面点还有克莱斯特的分厂,可以先去试试。弟弟知道了大笑老爸旧皇历。美国车已经被日本车逼得节节败退,海外市场早就丢了,美国人爱国热情高涨,遍地也跑着日本车。美国强大的汽车工会保障工人高于市面的工资和福利。不过涝保收造成的低效率,工会组织的罢工旷日持久,对美国汽车业伤害很大。北美市场又不兴个保护国产工业,这福窝子里跑出来的老爷车,实在打不赢蚂蚁窝里跑出的日本车。消费者爱国是爱国,可要它们放弃选择的自由,姑息失去竞争力的东西,还没人摸到过这门儿。见到百毒不浸、可靠无敌的车,选票纷纷投给了日本。星条旗下,美国三大车厂市场萎缩,只好忙着关停转,卧薪尝胆,以求浴火重生。
加拿大更惨,好像制造业的饭碗一个个都被Made in China抢走,大公司首当其冲,到处是裁员的头条新闻。老张等不及找大公司的工作了,父亲可以立刻帮他找到洗碗工。按规矩普工是周薪,第一周就有300多。他悄悄折成人民币---七千多一月啊,中央首长才几百元呢,加拿大真是遍地黄金。父亲的朋友知道他会缝纫,看见有家衣厂将工作包出去,就带他去试了工,人家非常满意!从此老张像中了魔,没日没夜地干。这是他过去安生立命之路,只要有人交下工作,他就是埋头拉车的老黄牛。何况现在不是把自己的脱胎换骨做给人看,每件工都在为自己赚钱呀。害怕夜里吵着父母,他租了间屋,周末去新移民英文班,平时就专心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