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5000美金打拼加拿大
加拿大工程师小飞,上海人,在国内读的是工科,热能工程专业。移民到多伦多后,小飞一开始在咖啡馆打工,经过自己努力,边打工边考到了加拿大的工程师证书,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工程师。北美中文网记者报道了他的经历后,不少留学生纷纷向他取经。
刚来时,打工每小时只赚6加币
“你来加拿大多少年了?”在海外,移民首次见面通常互相打探这个问题,就好比在国内见面先问:“吃过了吗?”小飞是2000年到多伦多的,当时正是IT泡沫破灭的时候,小飞这样的工科生,要找所谓的专业工,难度相当大。
“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别做梦了。那时我也大学毕业不久,出来时就带了5000美金。虽然出来之前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带的钱租了房子后,不到两三个月,生存问题就来了,只能老老实实去打工。”
好在那时年轻,也没有家小的拖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热能工程专业毕业的小飞,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咖啡馆当服务生。大学毕业生卖咖啡倒也罢了,小飞有这心理准备。让他难受的是,咖啡馆里做配餐,每天都要切几个大洋葱,常常让他眼泪直流。而工资,是最低的小时工,每小时只有6元加币。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不说,最大的折磨是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
国内只需动口,国外要会动手
小飞一边打工,一边四处发简历找专业工作。在国内时,小飞曾在一家德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做热能调试方面的工程师,有工作经验。美国一家热能产品的加拿大售后服务站,看了小飞发过去的简历后,给了他一份工作,做维修工程师(service engineer),工作是为从加拿大温哥华出发去美国阿拉斯加的游轮服务。
虽然在国内有相关工作经验,小飞发现,国外的工程师工作跟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们在国内,做一个维修项目通常有一个团队,起码五六个人。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学院派,大家一般都能很快地找出问题,但我们不用亲自动手,团队里专门有一个技术工去做那些技术活。”
在国内工作,“专家”只要负责找出问题就可以,而且往往会给自己解决问题留下充分的余地:“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要一星期啊!”在国外,可没人管你这一套,工程师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干,而且要立即解决。那家美国公司看了小飞的简历,觉得有工作经验的小飞不需要再作培训,直接可以上船工作。但上船以后,小飞发现,自己确实知道故障机械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动手去拆——当然,不能让老板知道这一点,小飞能做的就是加班加点,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