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雅思考试时间

邓亚萍剑桥求学之路

邓亚萍 乒坛有个剑桥博士

  赛场上,她是叱咤风云的乒坛女皇。上大学,她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从奥运冠军到博士再到奥运官员,“乒坛皇后”邓亚萍如今更多是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身份出现。赛场上,她夺取了18项世界冠军,是中国女乒实现乒乓球生涯大满贯的第一人。求学路上,清华学士、诺丁汉大学硕士、剑桥博士,则是邓亚萍人生中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你如何看待运动员的求学路?

  从26个字母认起

  1996年奥运会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提名邓亚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但是,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邓亚萍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用邓亚萍的话说:“我心里急得像火上房。”

  年底,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前往清华大学学习。初进清华,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报到第一天,邓亚萍的第一课是写出26个英文字母。当时,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然而邓亚萍却绞尽脑汁。“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我对老师说,请您放心,我一定努力!”

  面对听天书一样的大学课堂,邓亚萍的体会只有一个字“苦”。

  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需要付出别人双倍的辛劳。到后来,每天清晨起床时,邓亚萍都会发现枕头上掉下成把成把的头发。

  打球时,邓亚萍就绝不会向任何人认输。读书的清苦和孤独,虽然是不同于球场的折磨,但邓亚萍觉得“没意志、没恒心是坚持不下去的。”

  在剑桥迷失方向

  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最初的几个月,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很难适应剑桥的学习。和普通学生一样,邓亚萍买了辆自行车,准备每天骑车往返学校。但第一天房东领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却找不到路了。问路也无法与人交流,这种窘迫让邓亚萍永生难忘。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中午吃的是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饭经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晚上12点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