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来澳洲留学,如果没有经历过打工的话,那么留学的生涯就变得不完整。因为打工,让我的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许多。每一次工作经历,都有不一样的欢笑和泪水,我的打工经历基本上都是在老板无奈的叹息中度过的。
那天,因为很高兴第一次有份工作,兴奋得睡不着,很早就起床,兴冲冲地出了门,全然没有发觉,那天的天气转凉了,穿着单薄的夏装在寒风中,瑟瑟缩缩地鼓励自己,没问题的,上了火车就好了!
辗转了一个小时,才找到打工的餐馆,老板娘一见到我就开始皱眉头,“你怎么穿七分裤和凉鞋呢?这里是餐馆,很危险的,穿皮鞋和长裤,至少能保护一些。”哎,没有经验,没有“前辈”指点,上班第一天就被好好地训了一顿。
开始干活了,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平时自己住的地方都不怎么认真地去洗,现在嘛,看在钱的分上,戴好手套,按照“指示”,一丝不苟地开始用除厕剂、刷子一点一点地清理起来。但是“认真”不是唯一的要求,“你快快洗出来”,不到5分钟,老板娘就操着浓浓的香港腔,扯着嗓子催我。可怜的是,刚洗完的地板还是很滑的,一个不小心,就直接坐到地板上,屁股上立马有了两块水渍的印记,想躲都躲不过去。老板娘就在一旁开始摇脑袋了。唉,真笨!
一个小时8块钱,其实并不好赚的。要洗厕所,做饭,洗很多很多一直都洗不完的碗碟。每一次都要淘大概5斤的米,捧着一个硕大的盆,因为力气小,只能把盆靠着水池边缘,小心翼翼地把水倒掉。然后又要使尽力气地把盆从狭窄的过道里搬到电饭煲上,其间就要浪费我大概5分钟的时间,因为我知道,做得慢比做坏了“罪过”要轻些。可惜的是,尽管是努力不让自己出错,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用过的碗碟、杯子、筷子越积越多,“快快洗出来啊,这里还有很多碗,没有筷子用了”,老板娘的嗓门又高了八度,害得我不得不开始“为了数量,忽视质量”。可恶的是,里面的一些“元老”见我是第一天上班,似乎故意要整我一样,老板娘越是催,她就故意堆给我更多的大桶,还告诉我,她要用,要我先洗出来,我说,老板娘要我先洗出筷子,她就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跟我说,那我不管,我是急用的。可恶啊,每个桶,都是沾了很多很稠的米糊,都要浸上好一阵子,用钢丝球拼命地刷才能刷掉。那个时候,一看到了碗碟就恨不得把它们都砸碎了事,总觉得怎么也洗不完一样。
不过还是有一些好心的人在一旁帮我。老板娘的儿子看到我搬不动很重的碗箱,正准备帮我一把,眼尖的老板娘在一旁就用广东话呵斥他:“让她做,我们是花了钱让她来做工的,不是让她来享福的。”平常我都听不懂广东话,觉得脑子跟不上,可惜,这次偏偏一字一句都听得很清楚,我谢过了他的好意,铆足了力气,硬是把碗箱搬到水池边。是啊,我是来拿钱的,总得做点什么才对得起那些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