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雅思考试时间

苦活累活没人干 蓝领短缺让多国发愁

国内媒体近日开始关注一种被称为“发泄经济”的经济模式。它包括真人枕头大战、虚拟砸电脑、砸汽车,哭吧等。经营者希望通过这些方式为城市白领减轻心理压力,为自己赚钱。因为统计显示,41.1%的白领觉得工作压力过大。尽管如此,“成为白领”、出入高楼大厦、拿高薪仍是绝大多数未就业者的首要目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们则很难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这种现象在国外同样存在,而且其带来的危害也让很多国家十分头疼。

    德国:愿“穿蓝制服”的人减少了49%

    提到德国,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其发达的工业和闻名世界的产品质量。这些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相融合,使得工人在德国很受尊重。德国的不少产品广告都以普通工人的形象为主题。即便如此,德国工人的地位仍然发生了变化。5年前,一位柏林洪堡大学的教授自豪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的孩子是一名技术工人。当时,穿着蓝制服行走在街上的工人很多,他们都很自信。现在,这种现象少了。从收入上来看,以工人为主的德国蓝领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他们的平均年薪可达3.9万美元。但和白领的6.5万美元年薪相比,他们仍是低薪阶层。甚至连刚毕业的一些大学生,只要进入稍好一点的公司,起薪也能达到4.5万美元。更何况那些在法兰克福金融机构工作的白领了,他们的年薪很多在25万美元以上。

    德国劳工局官员弗理克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蓝领阶层绝大部分没有大学文凭,一旦失去现有工作,很难找到能维持中产阶级生活的新职位。德国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只有34%的人愿意干蓝领干的工作,而10年前这一比例高达83%。德国制造企业协会负责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德国的机械制造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然而近来却遇到了技术蓝领紧缺的问题,以至于“德国制造”的美名可能受损。究其原因,德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特劳夫德教授说:第一个冲击是日益紧密的全球化。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二个冲击是欧盟东扩。2004年新加入欧盟的国家工资成本只有德国西部的14%。低薪竞争的结果是大规模外包和境外活动,降低了对国内劳动力的需求,也拉低了工资。第三个冲击是脑力劳动者成为社会劳动结构的主力军。上世纪50年代,西方白领人数首次超过蓝领。80年代蓝领下降到30%左右,90年代进一步下降到15%,甚至“蓝领”的概念也在消亡。这一进程仍在继续。

    目前,德国等欧洲国家面临的现实的确印证了特劳夫德教授的说法。今年1月1日,即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进入欧盟的第一天,两国的大批劳工就纷纷拥入德国等欧盟国家,这让当地政府非常担心,因为这会抢了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的饭碗。弗理克博士说,在德国,东欧劳工已占劳动力市场的15%左右。以德国肉类食品企业为例,它们委托东欧国家的公司加工肉类食品,这些公司则派遣工作团队赴德服务,平均每小时工资以3欧元计,而德国劳工每小时工资至少11欧元。很多东欧劳工却不以为然地告诉记者,他们没有抢走德国工人的饭碗,因为他们干的都是些德国人不愿干的“卑贱的”工作,如粉刷、搬运等。类似现象使当地人开始担心德国会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质。为此,德国等欧洲国家正在制订“重振蓝领计划”,内容包括硬性规定企业蓝领与白领待遇的平衡,职业教育的改革等。同时,限制外籍低水平技术劳工的进入,使“蓝领”不变成低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性质单调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