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先生娶了中国太太后感慨:“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生活在海外,华裔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大事上也很少“入乡随俗”,而是执著于中国人的传统,总会以子女的各种成绩为荣耀。于是,旅居海外的小侨胞的日程表自然被排得满满当当。
华裔家庭大都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强调子女为自己争气。他们奉赵小兰为榜样,会教育孩子说:“布什内阁劳工部长赵小兰能成为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要归功于家庭熏陶和赵小兰良好的教育背景。”华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所以,孩子一进入小学,就要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学习成绩要超过美国孩子。
一年前,因为出版《虎妈战歌》,“虎妈”蔡美儿名声大噪。该书一出版就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是垃圾、要求每科成绩都优秀、不准看电视、不练好琴就不准吃饭等。
在海外,像蔡美儿一样的“虎妈”、“虎爸”很多。年仅12岁的华裔神童凯孝虎就考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学习成绩排全班前五名。因成绩优异,他获得了全额奖学金。他的母亲直言不讳地说,孩子的成绩源于严苛教子。
课后兴趣班
把孩子送到美国学校的家长都会抱怨,美国的小学就是玩,老师什么都不教,学生什么都不学,二年级还在做简单加法,四年级以前几乎不留作业。华人家长开始思考,美国的小学生都在忙些什么呢?他们在发展自己的兴趣,唱歌、打球、玩乐器。华人家长择善而从,开始为自己的孩子培养兴趣。
翻看美国的华文媒体,华裔儿童获得钢琴比赛金奖,华人少年与钢琴家郎朗飙琴的消息时常可见。这是华人的骄傲,骄傲背后,是家长和孩子的付出。澳大利亚的华裔小琴童李宣恒在七岁零三个月时,在澳大利亚音乐考试局八级钢琴考试中获得A的成绩,成为澳大利亚最小通过八级考试的琴童。钢琴神童是怎样练就的?李宣恒两岁半就在他钢琴教育家的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学琴,其间从没有一天中断过练习,就算是出国旅行也带着电子琴,多多少少地练习一下才出门。
美国家长一般不会强迫子女一定要去实现父母的梦想,而是让孩子在自己创造出的最大空间里,力所能及地发展。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和期盼,要比美国人多得多。很多在美国的中国父母都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美国华裔家庭的孩子,几乎家家不惜血本地让孩子学习乐器、舞蹈、绘画和体育运动等。家长的期盼越高,孩子的压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