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的时候看上一座独立屋,一番研究之后,得知此房要价偏高, $493,888,。临街的一间一月底售出,比此房大而且刚装修过,才SOLD $515k. 但此房保养不错,且离工作单位近。因此决定下OFFER。 收OFFER时间定在本周一晚6点。去之前半小时,了解到已有3个OFFER。 到了地方,得知6个。6点交OFFER时,多到了8个。想既然是抢OFFER,那么低价肯定没戏。 于是OFFER 下到要价ASKING PRICE (这是我的上限),不验房。
两小时过后,卖方JJ 宣布,“4 offers over 500K and 4 offers below. We will address only the offers over 500K. Offers below $500K will be out ( 我忘记原话)unless you want to adjust your price to be over $500K." 也就是说,我出局了(out of game)。 两天后得知,此房成交价$546.5K. 比要价多出5.7万。 比前文提到的临街的那间多出3万。不知成交的买家是否做过此研究,我是觉得买贵了。这也是卖家策略,如果他们挂牌要价$546, 看房人必定会少,最后未必能买到此价。
心想,坏了,此区房价是上去了。果不其然,对门的一家,外观相似,但保养极差的房子,原来叫价$499K,见对门卖了如此高价,马上调价到$530K,一天后以$521K卖出。不知是不是以上抢OFFER的八家之一。
那么,买家辛辛苦苦的几万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进了卖家的口袋。卖家会不会惊喜,不是我关心的。买家多花的几万,很是冤枉。
我曾问我的JJ,是不是这些买方,抢OFFER大手笔加价的,都是些富商,投资移民?不在乎这五六万?他说不,他的CLIENTS大多都是技术移民。那么,五六万对于我们都不是小数。很多人会说,五六万平均到35年就没多少了。且慢,五六万加利息就不再是五六万,而是八九万,甚至上十万。平均到一个月似乎不多,但没有它,还款期限会缩短好几年。
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买家无形中提高了房价。作为买家,我们都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买到满意的房子。现在不仅仅是房价高得让人心跳,更是房价涨的方式,是跳着涨,不是渐变。一个叫价49万4的房子居然可以抢到54万6。比半个月前的51万5高3万。在我们8个买家竞相加价后,谁是赢家?抢到的那家吗?不,我认为是卖家。8家中的7家在“帮助”卖家卖高价,损失的是抢到的买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那么,作为买家,有没有必要去“抢”?或者说,抢的时候,以什么样的态度?如果抱着“势在必得” 的态度,那么房价就没边了。下OFFER时是不是该给自己设个上限?
我对JJ说,下次如果OFFER 多于两个,我就趁早退出。既省了JJ的时间,也少一个人抬价。
网友anthony2006:
自己的亲身经历 --- 2009年夏天我加入抢在bayview&hwy7的4 bedroom房子,开价49.9,最后也是8,9个offer抢到55万,我当时还在嘲笑是那个傻子买了(还在经济危机中),可现在你再看看那个区,70万下的都少。 所以,抢到的不一定是冤大头,什么事情要看长远一点!
网友red_pepper:
是那个2400尺,家里有2个孩子的吗?我后悔到至今阿,那里现在55万也就买一个semi了
网友anthony2006:
是呀,当时我还在想加了一万应该很好了,但结果是几乎是第一轮,那个中东人直接开到55万。当时没有经验啊!
网友飘雪:我也抢过offer,至今不悔
我的房子当时叫价38.9万,上市三天卖家就会在offer中选择一个房子。
经纪让我看房子时,就提醒我做好准备下offer。那时候我看房一个月了。当天看,当天下offer,跟13家竞争。我出的价格不是最高的,只是第二高,我抢到是因为我没贷款条件。但是我也加了6万多才抢到。当时研究附近的房价,即使三睡房也没有下过47万的,这家是出租房,房子比较旧,没有进行过upgrade,加上房主在海外急需圣诞节用钱,才会放低价赶紧拿现金入袋。
我不知道现在房价多少,前年底经纪就说至少60万以上了。收到的资料说这个区目前价格在60万-90万之间。
只是想说,好的房子不怕抢的。人家开价低所以更多人来抢也是一个策略。只要符合你自己的心理价位,跟周边比起来合理抢又如何!
另外从股市那边学来的是,买东西要看大趋势,因为我们不可能运气那么好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否则买了也不高兴,卖了也不开心,那又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