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航
多伦多买房记之一:买房的理由
来多伦多有好几个月了,正式考虑买房并开始出去看房也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应该把这个决定的出发点以及这过程中的一部分略作归纳,算是把这里的情况对国内的亲友和关心的朋友作一个简要的交待。
刚到北美,立足未稳,寸功未建,为何这么早考虑买房呢?
加拿大房价持续强劲上涨
大部分从京、津、沪、穗、深这样的的国内沿海城市出来的人,都还对神州疯狂的房市心有余悸,然而,刚踏上传说中辽阔的北美大陆,却发现立即面对相似的问题。
作为安大略省的首府,加拿大最大的都会城市,经济和金融中心,多伦多市的房价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上涨,未曾有过明显而持久的下跌。以10年为一个抽样点来观察的话,从目前倒推40年,数据显示多伦多的房价从未下跌:
1980年,销售房屋26,017套,平均价格 $75,694;
1990年,销售房屋26,779套,平均价格 $255,020;
2000年,销售房屋58,343套, 平均价格 $243,255;
2010年,销售房屋69,069套,平均价格 $427,329(2010年数据截至9月底);
这是以点抽样来看的,下面这张统计至2008年的图表则给出了连续平滑的趋势描述:
从上图中看见,大多伦多地区房价在1990年到1996年,经历过一次下降的通道,而从1996年触底以后,则持续攀升至今。从1972年至2010年约40年间,平均房价大致上涨了7倍左右。而这些是所有房屋的平均价格,对于居住状况较好的独立屋,则价格上涨趋势更劲。在和经纪人看房的过程中,也不乏听到一些比较成功的投机案例,比如去年五十多万买入的独立屋,今年转手已可卖60万左右。当然,这并非一个可普遍预期的市场承诺,但房价上升趋势的强劲也可见一斑。
我所了解到的外部环境和体察到的加拿大本国的市场情况似乎都在暗示一种逐步加强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我们国内的人在这近10年中,熟悉和深刻体验过的,那就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将越来越赶不上房价增涨的速度。由此看来,如果这个趋势判断正确,那么花3个月打工的收益,显然远远比不上花3个月完成买房这样的事收益更大。因为在房价的上升通道,同样的房子,在三个月内涨价一万很正常,但打一份工,工资收入要想在三个月内增加一万,何其困难?
未来全球通胀趋势
说起对未来的预测,我想,全球通胀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大环境。自从70年代,美国政府露出无耻的嘴脸,撕毁布林登森林体系以来,失去黄金捆绑的货币体系的兽性充分彰显,以美元为表率的全球纸币体系都在争相开动印刷机以解决各自国内的燃眉之急。无论是民主国家或集权国家,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新巴别塔系统之一)已使得任何一个政府都难以单独做出悬崖勒马的举动。更何况,那些民主国家过惯了宽松日子的选民绝不能容忍货币政策紧缩所带来的经济停滞,一张选票足以将台上的政客扇得晕头转向。
中国将向北美和澳洲输出房价通胀
时至2010年,中国国内的通胀趋势已无法避而不谈了。在经济改革30多年来,M2供应量持续远高于注了水的GDP增长量的背景下,2008年美国精心策划的金融危机更使中国政府为保八而大肆放水。现在,当房价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时,政府正试探性地采取越来越强硬的行政手段,从表面上压制房价。但是,一方面,国内的流动性越发泛滥,另一方面,行政手段限制资金进一步流入楼市,同时,国际上联合压迫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使国内持有大量人民币的富有阶层的国际购买力大增。这些都为国内的民间资金搭建了一个通道,那就是流向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和澳洲的楼市。
自家的小九九
除了这些外部的因素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家庭自身很实际的小九九。租房子住,付的租金是泼出去的水,买房子住,除了住得舒服自由,同样的钱,是每一分都垒在了自家的永久产权上的,何况,大独立屋,可以出租一两房间,这份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房屋贷款。
有了自己的窝,老婆孩子要想过来,就随时可以过来,不用在外面流离失所的。小丫头要上学,也马上可以开始融入当地社会了。现在很快将进入冬天,按道理,汽车应该换上雪胎什么的,这样才保险,但是租的房子有诸多不便,换下的轮胎又放哪里呢?寄存在人家店里,要花钱,又不放心。2010年号称千年一遇寒冬,如果车子能停在自家的车库,就能减少冬天对车的损耗以及发生拖拉维修的几率,这些也都是钱。
如果能赶在12月中旬前买好房子,拿到钥匙,还有另一样妙处,那就是,12月26日是加拿大的“打包日”(boxing day),是一年中最大的打折的时候,如果赶在那前后买东西(家俱、工具、电器、日用品等),几乎可以比不打折时便宜一半左右,这样算来,那也是成千甚至上万的差异了。
这些,是目前所考虑的问题,从一个上海的楼市空军转变成多伦多的楼市多军,但愿这些趋势判断没有太离谱。开始看房到现在,将近一个月了,还挺辛苦的,每天早出晚归,像上班一样,希望能在年底前有一个好的结果,不要让我这些功夫白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