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原本我没打算贷款买房子,所谓“无债一身轻”,我不喜欢每天早晨一睁眼就欠人家几百块钱那种感觉。是银行那位台裔客服劝我:“好歹你也贷点儿,哪怕你今天贷了、明天就还上呢?这对提高你的信誉度有好处。”
早年间就听说过,资本主义国家欠钱越多越有信誉,果然如此。
人家银行做的就是放贷的生意,当然是卖什么吆喝什么。到底该不该贷款,主意还得自己拿。最终让我放弃“房款一把清”、改为“按揭付款”的缘由,主要有两条:一是加拿大超低的房贷利率,二是突然暴发的利比亚内战。
先说利率。因为此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加拿大买房要贷款,所以一直没有关注过当地银行的贷款利率。直到我的买房计划进入到了实操阶段,才发现加拿大5年期的房贷利率居然低至2.2%左右,而当时国内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就已经达到了3%。咱是新移民,钱都在国内,中加两边的存贷款利率形成“倒挂”之势,这种情形要是不贷款真对不起人家加拿大这边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啊!
再说这利比亚的内战。“北约”鼓捣着利比亚一帮反对派造该国领导“卡上校”的反,这关我买房什么事?真有关系,而且关系还不小。利比亚内战突发,国际原油价格一夜爆涨,而素有“油元”之称的加元随之水涨船高。几天之内加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就从1:6.5攀升到了1:6.8。我的钱都是人民币,必须得换成加元人家加拿大这边才收,按照这个的行势,每兑换一加元我就得多付三毛钱人民币。如果我房款趸付,连房价带税款,少说也得换50万加元,那可就是15万人民币瞬间蒸发了啊!很显然,这不是大规模用人民币换加元的时候,换得越少、损失越小,我就不信“油元”没有回落的那一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买房首付越低越合适。
决定了贷款买房,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选择向哪家银行申请贷款了。
理论上说,贷款有办不下来的可能,所以很多购房合同里才有前文说的“办不下贷款买不成房,买家不负违约责任”那个条款。
我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会办不出贷款来,按说像我这样在加拿大一无工作、二无资产(不算准备要买的这套房子的话)、三无还贷记录的“三无”人员,应该是最不可能拿到贷款的,可事实上却是各家银行哭着喊着非要贷给我款不可。
难道加拿大银行的资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宁死阵前也不愿“老”在家里?我猜不是,一方面可能人家对第一次买房的新移民有特别的优待政策,另一方面或许是他们对温哥华房地产市场很有信心,坚信这笔贷款“瞎”不了。爱咋着咋着吧,他们为什么非要贷给我款我不关心,我关心的是他们能在利率上给我多大优惠。
加拿大的银行不像中国,各家的存贷款利率都不一样,彼此竞争得很厉害。
经济老A问我选好贷款银行没有,如果没有,他说他可以给我推荐一家。我说:“行啊,有一家银行答应给我2.2的利率,如果你推荐的银行比这个利率还低,我就用你的。”
老A翻了翻白眼儿,跟吃馒头噎住了似的,缓了口气儿才说:“噢,我拿不到这么低的利率,那你还用你那家银行吧。”
其实那时我还没有就贷款问题和任何一家银行交涉过,所谓2.2的利率,是我从网上看来的,顺手拈来唬老A一下,没想到一下子就把他给闷回去了。
闷回老A,我也没去别的银行,直接去我的开户行,找到我的客服,就是前文提到的劝我贷款的那位,问能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贷款利率。
客服说:“2.25,这个利率够低了吧?”
我说:“不够低。”
客服面露难色:“还不低?!你想要多低呢?”
我说:“我的经济给我推荐了一家银行,给我2.2的利率。高是高了点儿,但人家帮我买房跑前跑后的,又张了这一回嘴,我不用不合适,除非你给我的利率比他的低,不然我跟人家不好说。”
客服瞪大了眼睛:“2.2还高?我们最低也就给你这个利率了,不可能再低了。”
我嘬着牙花子说:“那就不好办了,看来我只能回去找经济那家了。”
客服说:“别、别、别介呀!要不这样,我跟我们管贷款的领导再商量商量?”
……
总之,费了一番周折,此处略去1500多字,最终我拿到了一个比2.2%更低的利率。低多少?抱歉,我得替人家银行保密,我这种“指着一家压另一家价格”的做法,本身就不太江湖,就更不能把人家的底儿给撂出去了。
前面描述的这个谈判过程多少有点夸张,实际上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加拿大不仅各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不一样,就是同一家银行,他们给客户的利率居然是可以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