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4日,来自美国的血腥枪击事件再次震惊了全世界。20岁的亚当・兰扎,首先在康涅狄格州新城家中枪杀了母亲,然后携带母亲购买的4支枪进入桑迪胡克小学,血洗两间教室,在杀死20名5到10岁的儿童和六名成人后自杀。
这一案件也被英国各界广泛关注,一向谨言慎行的英女王:“对遇难的多名儿童表示哀悼,对于事件感到震惊。”
枪支管控
提到美国枪击案,似乎立刻可以联想到校园。2007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比此次康州的遇难人数还要多,韩裔男子赵承熙在校园枪杀32人后,开枪自杀。
2012年以来,美国相继发生了三起重大校园枪击案件,死亡人数将近40人。
枪击案频发,数度引起舆论对美国公民持枪政策的质疑。据统计,三亿美国人口的持枪总数超过2.5亿支,每年新枪销量超过450万支。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美每年大约10万人遭到枪击,超过三万人死亡。
作为英国殖民地,美国的枪支管理法案来自于1791年英国颁布的相关法案,这项法案赋予美国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可侵犯。
虽然此法案来自英国,但是英国人藏枪的目的却完全不同于自我防卫的美国人,对于英国人,尤其是上流社会,狩猎是他们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这项传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虽然英国合法持枪公民不在少数,但多数集中在特定阶层并做为打猎用途,因此在英国的大学校园,较少见到枪支犯罪案件的发生。
校园毒品
英国校园的硬性暴力事件不多发并不代表没有“软暴力”方面的问题。毒品和酗酒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英国大学的校园生活。
《每日邮报》2012年曾经报道说,一项针对校园毒品的调查显示,在400多名受访的剑桥大学学生中,大部分人声称曾被迫从事非法毒品交易,以维持生计。
60%以上的受访者曾经吸毒,25%承认自己曾经吸食可卡因。很多受访者都表示可卡因在剑桥的使用程度,比其它任何一间大学都要广泛。
20%学生表示,他们之所以依靠毒品,是因为毒品可以减轻他们应对沉重课业所带来的压力。
一名学生说:“在剑桥找工作和学习压力很大,因此参与毒品交易是筹钱交学费的一个便捷方法。”
与此同时,受访者也能够认识到毒品所带来的危害,30%受访者承认,他们有至少一位朋友有“严重的毒品问题”。近40%受访者还承认,他们使用处方药物作“消遣用途”。
为了查处学生贩毒和吸毒行为,英国肯特郡的多所学校已经开始试行对学生抽样检测机制,以随机的方式,抽查学生血液中的毒品物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