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第一套分析 (一)小作文 WRITING TASK 1题目 You should spend about 20 minutes on this task. The graph and table below give information about water use worldwide and water consumption in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参考译文: 这是由考官所给出的一篇范文。但请注意,它只是许多范文中的一个范例。 该线状图展示了全球用水量从1900到2000之间的转变。 在这一百年里,农业的用水量是最大的,从大约500立方千米激增至2000年的3000立方千米左右。工业用水和家庭用水也有所增长。但直到1950年,其消耗量仍为最低。从1950年起,工业用水量开始缓慢增长,增至1000多立方千米。与此相比,家庭用水的涨幅更慢,仅增至300立方千米左右。而这两项都远远低于农业用水量。 近来,许多广告在电视或街上都随处可见。一些人认为广告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并怂恿人们去买那些他(她)们并不需要的产品。该观点似乎很正确。在我国,许多广告公司经常请著名和受欢迎的演员和歌手代言。这样,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就会去购买他(她)们所喜欢的歌手代言的产品,不管他(她)们是否需要这些产品。 此外,在电视里,一件产品看起来通常引人注目,质量颇佳。正因如此,许多人在未深思熟虑之前,便会纷纷解囊。许多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并不是真的需要它们。反之,他(她)们都是在看完广告后一时冲动才购买的。另外,由于许多消费者在广告促销后购买了一件特定产品,其他人可能会受到这种趋势的不良影响。即便该产品并非社会的实际需要。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该观点似乎饱受争议。此外,人们有自己做出决定去购买产品的选择。广告可能并不是消费者购买习惯的直接原因。个人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如果他(她)们都有足够的可支配的收入,那么做决定的权利就应该交给他们。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判断所售产品是否是社会的实际需求。 另外,如果消费者可以支配的收入极少,那么人们就会分配他(她)们的预算,他们就不会被社会需求所左右。 总之,既然消费者都对好质量的产品有自己的定义和标准,那么购买产品的决策权应该交由他们自己。很难讲每个人都会受广告影响从而盲目消费。然而,在一些敏感的商业领域比如说玩具业,禁止广告向孩子播放时必要的。因为孩子都没有自控力而且也不知道他(她)们到底需要什么。 (2)例文分析: 这是一篇取得7.5分的考生文章。以下是考官对此文的评价。 该考生在完成该文时要点明确,组织严谨,内容切题,长度恰当。在这篇文章中,考生介绍了主题,分析了争辩双方观点,并表达了清晰的立场。要点都通过例子进行了很好的阐述。 由于使用了良好的分段和思想的黏合手法,该文结构清晰,要点很容易被理解。然而,在联贯上仍有许多错误,一些连接词的使用并不总是准确。所以限制了分数比例。 该文词汇使用丰富准确。尽管偶有令人费解的表达和细微的错误,但仍瑕不掩瑜。同时,该文的句式结构复杂多样。但有极多的小错误并显得有些冗长,(比如说在使用介词和基本的主谓一致)因此无法达到8分。尽管如此,这些瑕疵并未使该文的整体清晰失色,绝大多数语言仍体现了考生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 以上就是对于A类第一套小作文部分的分析,很具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在练习过程中很多考生会不自觉地把汉语习惯带到英语写作中,今天本文就对这一现象分析并提出对策。 1. 母语负迁移 迁移(transfer)一般指的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先学得的知识和经验对后来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迁移分为两种:一种是当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在语素或句法等方面类似或一样,对后者的学习会产生促进作用(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做干扰(interference)。在中国考生准备雅思考试的过程中,负迁移主要指的是因汉语与英语属不同的语系,在词汇、句法、思维模式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习惯会自动地首先出现在学习者脑中,潜意识中对英语产生影响,尤其体现在书面产出上。 2.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可体现在目标语言的各个方面, 英语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运用,所以它能体现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篇等各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在这几个方面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2.1 在词汇方面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英汉词汇不可能完全对照,所以有些词汇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这样就可能出现各种现象,如: 冠词缺省:如表达某一类事物时,要么用不定冠词a/an,要么在名词后面加复数形式s/es,但汉语中无些表达,所以学习者往往忘掉。 动词的人称、数和时态和语态的形式等变化形式是汉语中没有的,所以学习者也容易忘记或用错,尤其在图表分析中,时态比较混乱的现象很普遍。议论文中被动语态的表达也是考生不善于运用的一项,过多的主动语态往往削弱文章的正式性。 搭配不当或意义混淆:如“接电话”往往译成receive the call,而正确的表达应为 answer the call,“不论文化水平的高低”往往将“education”和“culture”相混。 此外议论文中的“有”除具体的某个人“有”某物以外,基本上都是there be,而不应用have. 助动词will, be going to主观性太强,在雅思的第二篇文章中应多用be to do替换; 而sb. can多换成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 至于should, must等情态词也因语气过于强硬而多换成更客观的It is necessary / imperative that sb…..的表达形式。 2.2 句法迁移 英语中一个有效的句子只能是主语加一个谓语动词,而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表达,只要语意相关,逗号可以连接两个单句。这样就造成了写作中常出现碎句和句子粘连现象,如: Mobiles are very popular nowaday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onvenient. 第二个小句只有从句,不能单独成句。 It was raining har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heir work. 这两个句子在英语中各有谓语动词,所以应由so连接成并列句,或在第一句前加上because变成从句。 此外雅思写作中悬垂限定结构也是考生们不自觉的出错之处,这也是因为汉语的表达习惯。如: To draw a map, the location is quite clear. 第三个常受汉语影响的句法方面是主语意识的淡化,表现在两篇写作中动词的随意陈列,或that引导主语从句中that的省略,如: Next discuss the number of Australia in annual income. Families keep the old has its own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2.3 语篇的迁移 主要体现在议论文的开头模仿汉语的迂回,不能直接点题,如:As to the problem of…, some people think.. while others believe that… I think… 此外还有语篇结构上采用汉语的归纳式,而常见的英语逻辑是先提出主题句然后辅以论据的演绎式。汉语语篇注重意合,形式较散,其逻辑联贯是隐含的,所以影响到议论文的写作中往往是简单句的罗列,句型单调,结构松散,逻辑关系不清楚。而雅思写作,尤其是学术类的写作中考的就是能否有条理地分析或论证某个客观事物,这也是考官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依据。 3 对策 以上提到的几个关于汉语对英语书面产出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普遍的,希望考生们能引起重视。此外在平时的阅读中应注意比较和借鉴英语中的词汇和句法以及语篇方面和汉语的不同,在写作练习中应有注意留出一定的时间有针对性地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