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一凡摄】12月13日,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新兴核供应国”(New Nuclear Suppliers)讨论会。与会核政策专家对于核供应国东移,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核供应国核工业的产能、监管和融资等方面进行讨论。
新兴核供应国讨论会现场。(记者徐一凡摄)
彭博新能源财经核部主管克里斯·盖多姆斯基介绍在中国参加经验交流会的经历。(记者徐一凡摄)
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核部主管克里斯·盖多姆斯基(Chris Gadomski)、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核领袖教育项目执行主任艾伦·汉森(Alan Hanson)、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全球安全、技术与政策组政策与分析小组组长格雷琴·洪德(Grechen Hund)等有关核政策专家参加了讨论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核不扩散项目主任莎伦·斯夸索妮(Sharon Squassoni)主持讨论。
随着核能东移的趋势,主要的核供应国在东移。长时间以来,核能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但是这一状况将在未来30年内发生改变。从福岛核事故中恢复的日本核工业仍在运行,中国、印度、韩国等更是对其国内和国际的核能工业都有着宏大的计划。但是,这些新兴核供应国面临着产能、监管、融资诸方面的挑战,且它们在出口管控方面也经验不足。
核不扩散的资深学者斯夸索妮首先指出,核能生产、利用的风险管控需要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核安全(safety)、核安保(security)和燃料浓缩限制防止核扩散三方面需要核出口国、进口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供应商签署附加协议、核能工业开放投资,掀起全球范围的防止核扩散运动等都是积极的办法。
具体到中国,据盖多姆斯基介绍,中国的核工业增长速度世界第一。虽然1993年才开始运营第一家核电厂,目前有17家运营,30家在建。中国的核电工业原本都采用第二代设备,但受日本福岛核事故的警示,现在正在进行向第三、四代安全性能更强的设备发展。为配合设备更新换代和加强安全建设,2012年10月,中国的国务委员会将原先到2020年核电能力达到70千兆瓦的目标修改为58千兆瓦,其中30千兆瓦在建,所有的新建核电厂必须符合第3代安全标准。与此同时,在核出口方面中国也在逐步加强“核不扩撒”的控制。其核出口遵循“技术和设备必须用于和平目的”“必须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保标准”“未经中国同意不能转移到第三国”的原则。除1997年加入桑格核技术限制委员会(Zangger Committee),1998年签署国际原子能机构附加议定书,2004年加入核供应国集团(NSG)外,中国就核不扩撒、核武器控制和美国、欧盟签订多个跳跃,但还未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PSI)。另外,中国还在国内为制定、实行核出口政策的官员提供多项相关培训咨询项目。
汉森介绍他在中国组织核工业、核出口经验交流会时说,中国现在依旧集中经历在国内的核工业建设,向巴基斯坦出口反应堆刚刚开始,但是这个趋势不可忽视。中国还未签订核反应堆技术供应商的“行为准则”,以及其设备正处于向第三、四代的更新换代过程中,都是需要重视和督促的领域。
(编辑: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