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讲课,你可以是已有终身教职的副教授或正教授,也可以是正在追求“终身”过程(tenuretrack)中的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你甚至还可以是某课程的全职(较少)或半职(基础课很多)的讲师;不论你是讲授1字头(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还是讲授4字头以上的专业课,可以肯定的是难度绝对很高的。
这里我暂且不说在美国大学教书的门槛高,因为最基本条件是必须有博士学位,而美国大学的博士项目是世界上难度最高的博士项目。
我也不详说在美国大学争取到一个教职有多难。一个一般大学助理教授位置的广告打出来,即使是位于美国较偏僻的地方,这几年都会有约两、三百人左右申请,筛选的过程绝对透明,大约会有20-40人通过初审(screening),之后经过系遴选委员会讨论,挑出10-15人进行电话面试(phoneinterview),最后仅有5到6人能有机会到学校进行现场面试(onsiteinterview)。即使是一年一签的全时教职,还不能保证第二年一定续约,也是几十、上百个人争一个位置,现场试讲的紧张程度居然不亚于博士论文答辩,尤其是刚毕业的博士,希望籍此积累经验或作敲门砖得到永久位置。
我也不想去说做助理教授期间的压力有多大,尤其是争取研究资金项目(funding)的压力。在拿到“终身”之前我听到最多的抱怨是“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多数人要一周连轴工作七天,仿佛只要睁着眼就得工作,几乎天天写各种研究提案(proposal),到处去申请,希望能被批准拿到研究经费。前段时间哈佛大学一位拿了终身教授的老师,毅然辞职去了工业界,在博客里写了篇文章说他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写研究提案上了,因为人多竞争惨烈,成功率很低,多数被拒,感觉纯粹是在浪费人生。而这从助理教授争取终身教授的过程一般要5-6年,最后可能面对的是“不升即离”的结果。
即使是千辛万苦被百里挑一了,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几乎都会被讲课累的要死。讲课本身就很累,美国学生也很挑剔,正应了顾客就是上帝一说,人家是交了钱上学的。课程到了学期末各系都会发放给学生专门的教学水平评估(evaluation)表,由选课学生给任课老师不记名打分,而系主任就是根据这个评估结果给每个教师打分的。如果第一学期表现不好(尤其是非英语母语的新教授),后面要有显著的进步,否则将来学校在评审终身职称或着次年续任的时候,就会变成很不利的因素。若是在以教学为主的大学任职,教学评估结果不好的下场可想而知了。
如果说校内的评估还只是小范围的“面子”的话,全美教师统一评估网站(www.ratemyprofessor.com)就是全国范围的了,这个网站罗列了全美的所有大学的任课教师,学生可以对每个曾选过课的教师匿名给出评价,依据课程难度、讲述的清晰性、课堂内外的帮助程度等从1-5分打分,分数越低水平越差,如果你的总分低于所在学校的平均分,到了再续合同或者终身评审的时候就该紧张了。最致命的是,这个网站是公开的,不仅学生选课的时候会从这里先给老师“验明正身”,而且教师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换工作的时候新雇主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你在以前学校的教学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