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雅思网_雅思预测_雅思机经_雅思考试_雅思资料下载_雅思名师_2018年雅思考试时间

中美关系——美国学者的“中国参会体验”_中美关系

【记者徐一凡10月14日华盛顿报道】10月14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费和(Freeman)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及中国商业和政治经济项目主任、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甘思德(Scott Kenndy)撰文描述自己在中国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和感想。在这份独特的“中国参会体验”中,甘思德表示,中国参会者和国际参会者的实质性交流比较少;他认为,“政治正确”和“对于自由经济和政治的怀疑”是这一趋势最重要的两个原因。不过,甘思德依然肯定参加这些会议的意义,不管是更清晰地了解中方立场,还是在“私人时刻”获取的更广泛意见,让人对“参会”充满期待。

身为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甘思德一年以来已经6次前往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在这篇“体验”中,他列举了其中3次。一次是6月上旬,他参加了美中创新对话,该对话属于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一部分。美国方面希望借会议促进基于市场而非政府态度的创新规范的达成。美中两国官员和学者都阐述了这一原则,也有中国发言者为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扶持进行了辩护;然而,在谈到一个中国的具体案例时,有中国官员表示其中的“优惠信贷”完全合法。也有人强调国际合作促进创新,即美国新技术免费或补贴价转让给中国。这一切在暗示中国政府应当为本地技术开发提供补贴,和会议本来的目的背道而驰。再一次是6月下旬,两所中国大学和一所美国大学联合主办的治理会议。甘思德回忆,在这场会议上“好像回到了1980年代”,中国与会者似乎刚刚开始熟悉社科理论方法,有的强调要有中国自己的治理模式,有的表示中国政府已经完全是“服务型”政府。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非中国参会者,但这“反对”也不是直接反对,而是以各说各话的形式呈现。还有一次则是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滨海论坛。甘思德的体会是,这场由天津市政府和几个中国外交政策组织主办的会议上,中国与会者的公开发言没有突破官方对经济或安全问题的立场。比如对“一带一路”的肯定和建议美国要安抚朝鲜、不要部署萨德。甘思德直言“这些我都可以在新华社的报道中读到”。

甘思德认为,如这些例子所显示的,近年来在中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中,中国和国际上的学者缺乏实质上的交流,而更像是参会者在重申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样的“交流”是否改变了参会者的想法;就他本人的经历而言,和以前的类似会议作比较,中国的公共话语显得陈旧。

甘思德还说到,“政治正确”和“对于自由经济和政治方法的怀疑”这两点都是引发此种趋势的原因。他最早认为近来中国更看重在公共场合以统一的(官方)立场出现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后来发现,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遇到困难,中国经济、外交却相对成功。因此,“中国的政治正确性”在这里和“对自由经济和政治方法的真诚怀疑”在这里结合了起来。

不过,尽管甘思德列举出了种种不足,但他表示在中国参会还是有很多收获。首先,对于各方的官方立场的了解本身就是对话进行的要素; 充分了解中方立场,有助于权衡各方利弊,从而更熟悉美国政策。再者,即使是“公共活动”,也有“私人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能够听到更加深入广泛的分析、关于精英政治的八卦和猜测,乃至来自其他国家的与“典型美国观点”不同的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