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押金二次“历险记”
就拿我当年应邀去威尔士的事来说吧。当时鉴于那儿人地生疏,两眼一摸黑,我不得不请求英国老板、大学附院的利姆大夫帮忙,预先找下住处落地。热心的他倒是满口答应了,不久来电话告知已经妥当了,我感谢再三,放心下来。
那天抵达卡迪夫市中央车站后,他如约来接我一家,开车拉我们去位于海湾的寓所,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房东会面交割。我当场匆匆填了几份表格,签字画押,适才乘渡轮转火车过来英吉利海峡的人,根本无心细览条款,寻思着反正有老板作见证,不会有诈的。
接着,又缴上当月的房租和押金各三百英镑,被告知后者会在我走之前屋主来验房、达到合格标准以后如数奉还;另外,如果中途我要停租,需要提前一个月知会屋主,否则不退押金。
就这样,在德意志时久住招待所而习惯那套的我们,长途“奔袭”而来,落地伊始便初尝了不列颠私人租房的“游戏规则”。
安定下来以后听周围的邻居们说,我们屋主的祖母以前住在这儿,现在变作出赁的物业,我们遂成为这个小区里的唯一一家中国人。每个月初,房东总是来电话声明不收支票,预备好现金,然后准时开车来收取租子,从未有误。
每次见了面我们也都顺便聊上几句,他自称是个钟表商人,“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不时地有“慷慨解囊”赞助慈善单位等义举,给人的印象不孬。我们自也心中稍安,不恁担心碰上一个“恶霸地主”之类的。
光阴似箭,转瞬就到了岁尾,我的科研课题做完了,接到美国的工作邀请,要去新泽西医科大学。按照租赁合同,我于三十天前电话通知了房东将离境的日期,并专门探询了用不用给他书面备忘录。他笑着说不必要了,彼此信任,口头讲过即可。
我不放心地半开玩笑道:那就不必劳驾您来取末次房租了,就用我的押金顶上算数,省得将来退还了。对方认真地说不行,仍须照付如常,他不在乎跑趟腿的。或许是窥出了我对押金的耿耿于怀,他接着安慰我说,“你们这么守规矩,押金保证瞎不了,就放心吧”,语气之恳切就差听不到电话线那端拍胸脯子的辟啪声了。
为了防止验收之际的故意“找碴”,内子在打包捆装行装的同时,尽心清扫房间,以免因室容不整而遭克扣押金。一切准备就绪了,在动身的前一天我请地主前来检查,他爽快地答应下午即到。但午后又来电改为晚上七点,届时仍不见人影,坐卧不安的我们再打过电话去,推说忙,要到十点。结果都十一点了,还未见动静。我们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又拨电话,不料兜头竟得到如此的回话:“我不过去了,押金也不退还,因为你没有提前通知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