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版面上很多的xdjm都在质疑英国的硕士是否值得读。我自己也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在刚刚有去英国读书的想法的时候,我也特别质疑这个问题。总觉得大家都去英国,到以后一定会有一个“回流期”,先不说学位本身的含金量如何,遍地望去,就算是满眼黄金,又能如何呢?
我于是不断上网看贴子,听百家言论;联系在国外读书的朋友,取他山之石;自己也常常想这个问题,20~30W读一个硕士,值不值?
首先,我自己先分析一下英国硕士这几年遭人厚非的原因:
1.门槛的下降。在3,4年前,新东方的老愈还在讲台上激情万丈地宣布“出国留学的学生是中国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先不说本身的课业成绩如何,单单是G2200~2300,T650这样的数字就已经证明了这些人的实力。但是最近英国放开了留学政策,降低了门槛,大家的出国目的也不限于美国了。门槛降低了,这就给人以口实:去不了美国的才去英国。
2.人员素质的下降。门槛的降低必然导致人员素质的下降。现在很多有钱人送孩子去英国读书,因为英国的学校很多时候所奉行的qualification很大程度是在钱上。我觉得有钱本身并不是罪,但是对于自己的后代是一个负担。很多这样的学生去英国的目的不是去在学术上有所精进,因为他们不需要学术来给自己带来声誉了,因为他们有钱。也不是在职场拼得一席之地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去拼,因为他们有钱。很多人只是出于虚荣去拿一个洋文凭,或者很多什么也不为,混一年回家就是。这样又授人以柄:有钱没本事的才去英国呢。
3.职场的反馈。很多1年的硕士读回来进入职场,能力和业绩与大家所想到的归国留学生的形象并不一致。其实大家想想,一年的硕士,又怎样能提高呢?就算在学术上的很牛了,但是学术和工作实际上又是两回事。这样,很多HR的又在不断的告诉employers,英国的硕士,也就那么回事。
上述3点,我觉得已经基本道出大众对英国留学的一些看法了。我想就自己的体会逐一谈谈:
1.对于门槛的下降。我觉得门槛的下降确实是导致留学环境下降的一个因素。没有办法。但是我想提醒大家,这个原因部分还要归结于我们中国本身。98年99年的高校扩张,在那个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是个好事,但是现在问题却凸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是不需要,而是无法供养这么多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要高工资(相对于中专学生甚至民工)但是一个企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因此很多不需要大学生干得活大学生也在干,拿不到预期收入,事业上没有成就感,也导致了很多人的失落。很多人为了转移压力,选择上学,除了出国,还有很多考研的。但是研究生的门槛也在降低。中国的教育也在产业化,只不过没有像英国一样叫得那么响罢了。我在读的研究生同学告诉我,很多2003年进来的学生都没有人带,也没有那么多项目,天天在教研室晃。以前不上课是因为没时间,现在都是懒得去。因为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