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语言障碍决定了我们必须比相同水平的法国人更努力才能生存,如果来法国的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定了出国留学,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主动、开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对同胞还是外国人。你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
熊赳赳,男,198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后随家人定居惠州。2005年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取法国政府在华举办的 “50名中国学生就读法国理科预科班”教育项目,赴法留学。在法国图卢兹的费马中学结束两年预科班的学习之后,熊赳赳考入法国著名的工程师大学——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现为该校一年级学生。
留法感受
我觉得中国学生的优势是勤奋,这是很多法国大学教授的共同感受。在来法国的几十名中国同学中,很多同学都在法语上取得了重大进步,这不仅令他们在法国的生活轻松很多,也是在工程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不过也有一部分同学在法语上进步不大,他们在法国普遍感到孤独,法语水平也影响了考试成绩。
法国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语言障碍决定了我们必须比相同水平的法国人更努力才能生存,如果来法国的话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决定了出国留学,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积极、主动、开放,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对同胞还是外国人。你给自己打开一扇窗,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
出不出国?
高考备战和法语学习的冲突
远渡重洋到法国留学,完全是一个“意外”。2004年11月初,我正在努力复习准备高考,同班同学的妈妈了解到,法国领事馆在搞一个教育项目,就是从中国的高三学生中选拔数学特别出色的,并资助他们到法国留学。这个项目在广东还是第一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先上网搜了一下这个法国项目之前的试卷,一看,觉得好简单啊!我当时就乐了,然后又找了些英文的数学试题来练习,熟悉了一下英文的答题格式。其余也没怎么特别准备吧,就去考试了。
2005年1月中旬,我收到录取通知,由于高考复习和法语学习冲突,我一定得选择一个,舍弃另一个。对我而言,去法国的益处在于:中国人对法国有好印象;法国文化气息浓,科技经济发达;我可以多学一门外语,以后在就业方面有优势;有机会深入地学习欧洲文化,了解当地社会。
我的担心主要是语言问题;法国文凭是否在国内被广泛承认;读预科班的话两年后还要参加工程师学校招生考试,考上了才能继续读,也就是说我并没有进入一个保险箱,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不过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去法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少人走过的路,是一个接受新鲜事物和挑战的机会,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圆我的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