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赫尔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当毕业典礼的宣传册发到手里时,颇有些感触。这是意味着一段学习的结束呢,还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记得Welcome Week(欢迎周)时,学长说,It’s never dull in Hull(在赫尔永远也不会感到无趣)。
看来不假,一年时间,不长不短。从对异国环境的陌生到熟悉,我经历了许多。学习,生活,打工,旅行。幸运的是,这一路,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和鼓励,本该是平淡艰难的日子变得轻松多彩起来。这里,我所展示的英伦印象是我一年来的心得和收获,希望这些Tip Points(提示)能对同学们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学习篇
英国的大学,以严谨的学风闻名。赫尔也是其中之一。校园开放,思维开放,唯一“保守”的是论文的Deadline(最后期限)。迟交一秒,即使写得再好,也只能Low Past(低分通过),毫无商量的余地。Plagiarism(抄袭)永远是老师们最不想看到的。每一篇论文都要经过系统检测,所以Reference(参考书目)的写法几乎是每个留英学生的必修课。
国外课堂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在于上课的形式。这里,一般只有两种课,大课可能是几百人一起上的Lecture(课程),小课就是十几个人的Tutorial(指导课)。Group Work(小组作业)和Presentation(上台讲演)更是家常便饭。每学期开始,Handbooks(手册)就会发到你手上,上面有课程的详细安排和期中、期末论文的题目和要求。当然少不了长长的Reading List(阅读书目)。图书馆的相关专业书籍一定会在开学初被一扫而空。Fortunately(幸运地是),我们还有网络,E-journal(电子杂志)成了写文章的大部分参考来源。这里的教授都喜欢利用网络和学生交流,常常在Blackboard(黑板)上抛出问题引起讨论。英国本科比起研究生还算轻松,每学期大概有两到三门主修课,但大部分时间要自己把握。汗水和努力还是很必要的。
不久前,收到不少E-mail,问及赫尔的师资好不好,什么专业最好等问题。我能感觉到大家心底的巨大疑问:留学到底值不值?Good question(好问题)! 我觉得留学更像是一种修炼,换个环境也要努力做那块吸水的“海绵”。Anyway(无论如何),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来英国留学,那么请记住:Don’t be panic,go forward(不要害怕,前进吧)。
生活篇
赫尔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小镇。除了学生,大部分居民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生活节奏不算太快。但是,这半年来,我还是见证了些许变化。从City center(市中心)的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到火车站的标语“Welcome to the future”(欢迎来到未来),摩登的元素日益多了起来。
赫尔大学的另外一个校区在Scarborough(斯卡伯勒,英格兰东北部一市区,位于赫尔北部的北海海岸),一个很像厦门的小城。中国人比较少,旅游业发达,是英国人度假的好去处。到赫尔主校区,乘坐火车大约需要1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