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英国,如何避免误区?怎样实现留学效益最大化?如何有效学习?怎样找到国际感觉?规划留学和职涯之路,有什么模型可以参照?3月15日,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举办了“留学英国与职业发展”专题讲座。之前,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演讲嘉宾张鸿先生。
作为老留学生、教师和人力资源专家,张鸿先生认真回答了记者的一系列问题。
张鸿小档案
英国工商管理博士(DBA)、哲学硕士(MPhil)、工商管理硕士(MBA)及中国工学学士(BEng);在国内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现任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Univer-sityofAbertayDundee)SSI中心主任、邓迪商学院高级讲师、北京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特聘国际顾问等职。
在英国承担研究生指导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中英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同时,在国内外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专题讲座和职业经理人培训。
留学效益:可以最大化
“英国不是移民国家,所以很多留学生快毕业时就很浮躁,一边忙着写论文,一边考虑何去何从,忙着找工作。”交流一开始,张鸿先生就勾勒出很多中国留英学生的状态。
张鸿说:“其实,毕业的事应该从出国前就开始考虑。有的人有钱,想着只要能出国读书就行,临到毕业时才考虑值不值。实际上,很多国外开设的课程国内也有,那为什么要出国留学?为什么要选择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而这种考虑是同投入与收益紧紧相连的。”
投入,时间和精力考虑了吗?
先看投入。张鸿感叹道:“时下,大多数人出国都更关注资金。的确,资金是必须考虑的。比如学费方面,读MBA、医学或有实验室的课程费用一般偏高,这不是教育市场化所致,而是供需矛盾带来的结果。但是,很多人没有更深入地考虑留学投入更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钱可以再赚,但人的一生这一阶段就那么几年。时间和精力是无法金钱化的,所以,留学前要考虑清楚,自己这方面的投入怎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
大学第四年,她才意识到……
张鸿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来自长沙的女生,留学英国前父母考虑她比较内向文静,就帮她定了读会计。临毕业时,她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怎么办?我问她,是将来做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还是现在想办法调整,再学习?如果是后者,只有读硕士来调整专业。”选错了专业,钱的投入是一方面,大学4年,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啊。这个代价可不小啊。
收益,争取国际化了吗?
对于时下很多人择校看重大学排名,张鸿表示:“我一直对学生们说要‘Fromfameto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