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来澳两年半
出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认识一个来自北方的女孩(说是女人更恰当一点),她告诉我她出国就是为了多生几个孩子,当然这无可厚非;我有一个朋友出国时国内的生意已经做得很大,他说他来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个更好的将来,我也快要为人父了,我想他的想法我能体会;我还曾经有个同事,山东老乡,他说他来就是冲着这边的高福利来的,也可以理解;对于我和我老婆,我们曾经把这看作新生活的开始,把我们的决定看成对梦想的追逐,虽然有点矫情,但也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年龄和生活经历一定是决定这些想法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春去秋来我们的想法就会悄悄的改变,于是两年半以后的现在,我试着问了自己两个问题:一、我后悔吗?如果让我重来一次,我会做怎样的选择?二、这刻骨铭心的三十一个月于我的人生产生了什么样的价值?我学到了什么?
我不后悔。其实你问很多人的时候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不后悔,即便他肠子都悔青了他也不说他后悔,说自己后悔等于承认自己失败,承认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种图嘴便宜的人是不会承认的,但不承认不代表不后悔;我不是那种人,我是那种不肯跟自己承认的人——这样说是不是可以让你相信我的确是不后悔?
重来一次——谁能让生活重来一次?生活不是一场游戏,游戏可以从头再来,你只需要回到游戏的保存点重新载入;但是生活呢,你的上一关在哪儿?假设大学毕业是一个存盘点,可是你对大学不是很满意,怎么办?你可以回到高考之前那个存盘点。或者干脆重新开始,别忘了把角色好好设计一下,比如有个权势熏天的老爹。
这个理由足够说明当你试图严肃的研究生活时,重来一次这种假设是多么想当然,我们只能后退一步,比如说,假设我带着今天的智慧回到几年前的情形里面去,虽然我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智慧。
2003年到2005年之间的三年是我们做出决定要出国的关键时期,有很多的因素促使我们下了决心,这包括事业上的波折,朋友的鼓励,父母家人的态度。这些因素在我五年以后知悉了出国的种种以后在这个假设里面应该保持不变;但我对于美丽而富裕的资本主义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周围污染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产生的审美疲劳都应该归零。而且我应该已经知道在一个第二语言的国家里生活除了新鲜感是正面的以外,其他都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