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
ORIENTATION WEEK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回想起在澳大利亚的日日夜夜,我几乎仍旧记得最初的一段日子,点滴都是经历,路遇的每一个朋友都是有故事的人。日子不仅只是凭想象,有了生活的积淀,擦肩而过的人也不再只是匆匆过客。随时随地,都会得到一个攀谈的机会,一个关切的问候。哪怕是一个回眸的微笑,也会使生活的内容变得灿烂起来。
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刚进门的第一周有一个所谓的“ORIENTATION WEEK,”类似国内的军训,那里的训导员是同门不同级的学友,国内是大兵哥和辅导员。说句实话,有些走过场的嫌疑,据过来人说只是当其为结识“故友新知”的场合,这时候一定程度的社交经验自然可以派上很大的用途。一圈“来自五湖四海”的难兄难弟们的热情洋溢,也会使中国学生用半生不熟的英语与人COMMUNICATION。 讲的内容“五花八门”,话题也是“你来我往”,只要超时,温度就开始呈现上涨的趋势。环顾四周,多属同辈的“MONGOLIA”血统,在“刀光剑影”间,“煮酒论英雄”对异族而言,不可不谓之奇观也。收获对我来说,是“YES,OPTUS”里又多存进几个号码。
新生注册的第一日是在一个室内体育馆进行的,事先已经得到了一个大致的介绍。我们到的时间已近正午,放眼望去,馆内人多却有序,三道关口都由澳人负责。年纪不大,做事却是井井有条。前门递表,后门取卡,一看便知。进去方知,稍不留神就成了他人取乐的目标,四处奔波怎奈澳人的反应比我辈迅捷。索性勤力发问,强于“汗牛充栋”。手里接过印有MASTERS 的学生证时,早已“汗流夹背”了。
实际上,程序并不复杂,是高年级的故意找岔。问题就出在阅读和理解的速度,中国大陆来的稍微逊色,即使有了IELTS 6.5或7分的成绩,也可能在处理具体情况时败下阵来。先说第一张表,形式如标准化试题,本以为“TICK”即刻搞定。大致浏览一下,原来是环环相扣,遇到N/E就跟着箭头找方向。完成此表,仍需澳人REVIEW,待几张表的内容合并到一起,并且代表身份的文件一一包括之后,才得以放行。验明正身,然后既是拍照成卡,至此注册告一段落。
LESSON ONE
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天之骄子”反而变成“过街老鼠”。不是“寡不敌众”,而属于文化冲突的一种。后来我才知道,有教养的家庭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便采用此法,以此激发“奋进心”。可是东方有句古话说:“出门靠朋友”,那么如果做不成朋友,又该怎么办?
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便享受有卡的权益。自由进出机房,网上阅读,穿梭于图书馆,限量借阅,不是因为规定而是不堪负荷。计算机系的在CAFÉ;旁边设有HELP DESK,有问题就不得不有求于他们。通常可以使用的,主要是复印机和无人协助的借阅机。大部分时间,我会通过上机操作,完成REQUEST。异常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比如警报失灵,感应失控,学生会被要求关闭手机。当接到诸如“开包验行”,也就是说,有违规的嫌疑,比如OVERDUE LOAN,未经申请私自夹带,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便于核查,会被要求附加个人备注。大惊小怪,大可不必,澳人和蔼可亲,学生只要不犯第二回,不至于判违规。